返回 幸好遇见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5章 移居[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对内方面,是非常稳固了。

    nbsp于是他借论功行赏之机,对权力进行重新分配。

    nbsp选边站队正确并立下大功的檀道济晋升征南大将军,调任江州刺史。

    nbsp由将军晋位大将军,这是前跨了一大步。但是由南兖州刺史调任江州刺史,辖区位置重要性下降了一大截。

    nbsp皇帝亲信、中领军到彦之外放南豫州刺史。

    nbsp益州刺史张茂度在讨谢战役中犯了错误,被调回京城。吉翰任益州刺史。

    nbsp任命骠骑将军刘道产为梁、南秦二州刺史。

    nbsp刘义隆信任的刘粹去世,由族叔刘遵考接任雍州刺史。

    nbsp先皇刘裕之继母萧皇后的侄子萧思化担任青州刺史。

    nbsp刘义隆让四弟刘义康担任荆州刺史。

    nbsp堂弟刘义欣任南兖州刺史。

    nbsp王仲德升为征北将军。

    nbsp二哥刘义真平了反,他身边的人都得到补偿。其中参军段宏刚随到彦之参加了平定谢晦叛乱的行动。刘义隆任命段宏为散骑常侍、骁骑将军、淮南太守。

    nbsp朝廷内也进行了调整。

    nbsp舅爷爷赵伦之被任命为左光禄大夫、领军将军。

    nbsp左光禄大夫是所有皇帝身边侍臣的老板,领军将军是外军将军之统帅。赵伦之的位置,相当于中组部长、军委副主席,十分关键。

    nbsp新加入刘义隆参谋部的王弘,担任侍中、司徒、扬州刺史。

    nbsp扬州刺史是排名第一的刺史。王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nbsp老资格参谋部成员王华任录尚书事、中护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录尚书事约等于宰相之首,中护军就是禁卫军首领,掌管皇宫和皇帝安全。刘义隆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到彦之接任中护军。王华重要性可想而知。

    nbsp王昙首是追随刘义隆身边最久的谋臣,也是最信任的师爷。不过他是王弘之弟、王华堂弟,所以位置排他们二人之后,担任侍中,领骁骑将军。

    nbsp其实刘义隆有事情,最先想到的是王昙首。

    nbsp谢弘微与王昙首一样,是刘义隆身边最早的幕僚。现在被授黄门侍郎、右卫将军、尚书吏部郎,参预机密。

    nbsp殷景仁早年是先帝刘裕身边的参军,后来担任过皇叔刘道怜骠骑将军府主簿。刘义符登基后担任中书侍郎、左卫将军。可谓对刘家人忠心耿耿。

    nbsp刘义隆封殷景仁左卫将军不变,加任侍中。

    nbsp刘湛过去是先帝刘裕身边主簿,后来到彭城王刘义康府任主簿,刚升长史不久。刘义隆这次为拉拢四弟,任命刘湛为侍中。

    nbsp这样,王弘、王华、王昙首、殷景仁、谢弘微、刘湛,成为刘宋朝廷六宰相。

    nbsp……

    nbsp刘义隆的这一拨人事调动,体现四个特点:1.刘氏宗族和外戚占据大量要津。2.刘宋第一大将檀道济官位高、作用小。3.南豫州刺史到彦之和征北将军王仲德,成为今后北伐主力。4.刘义隆十分重视四弟刘义康。不但让他到战略重镇荆州担任刺史,还把他府中长史刘湛擢升为宰相。

    nbsp……

    nbsp萧西风五人待在京口,初来乍到,加上位卑势弱,对外界发生的事,只能一知半解。

    nbsp但这里毕竟是彭城王刘义康的徐州刺史部,他们还是感受得到那一阵阵惊涛骇浪:弑废帝、杀黜王、迎新皇、诛宰相、屠刺史将军…

    nbsp不过,萧西风的心态波动不大。萧庆四人一向唯萧西风马首是瞻,更是没受太多影响。

    nbsp主公刘义康作为新皇帝年龄最长的兄弟,得到皇帝信任,被调往上游驻守重镇。

    nbsp孙延安自然也带着萧西风五人跟随前往。

    喜欢。

第305章 移居[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