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清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开始时,是徐羡之最早生出废帝之意。
nbsp因为他是首辅。皇帝刘义符觉得自己的意志不能付诸实行,就是徐羡之阻挠所致。
nbsp徐羡之感到,皇帝过了18岁了,他迟早要亲政,自己最危险。
nbsp徐羡之把自己的意思透露给傅亮、谢晦,二人深有同感。三人一拍即合。
nbsp换皇帝这么大的事,在三人这如同儿戏,迅速拍板确定下来。
nbsp三人又拉上王弘、檀道济,许诺让二人与三位辅政大臣一起,均分天下利益。
nbsp二人自然心动,觉得风险不大,欣然应允。
nbsp那边,傅亮代表朝廷,率领船队到江陵去迎接先帝第三子刘义隆。
nbsp这边,徐羡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安排中书舍人邢安泰杀死废帝刘义符。又派人杀掉被废为庶人的刘义真。
nbsp一劳永逸以绝后患。
nbsp江陵城。
nbsp宜都王、荆州刺史刘义隆,得知傅亮代表朝廷来迎接自己去建邺继位,又同时得知自己两位哥哥已死,十分犹豫。
nbsp长史王昙首、参军到彦之、主簿王华,三人是刘义隆最亲近的幕僚。他们分析后,皆认为无需担忧,极力主张赴建邺登基。
nbsp临走前,刘义隆做了一些安排。
nbsp他命手下最得力的武将到彦之镇守襄阳;王华带领自己的主力部队镇守荆州;往下游一点是江州刺史王弘,他是王昙首的亲哥,已暗中成了自己人。
nbsp这样部署后,刘义隆登船去见傅亮。
nbsp傅亮带来了迎接候补天子的仪仗和文书,于是按规矩办理手续。
nbsp刘义隆故意详细询问自己两位哥哥死亡的详细过程,傅亮回答时汗流浃背,浑身无力。
nbsp乘船回建邺的三十多天里,傅亮派出心腹,希望接近、讨好刘义隆身边的人,比如王昙首,却不能成功。
nbsp傅亮自己也几次想亲自向刘义隆表示忠心,投靠于他。
nbsp但是刘义隆的中军参军朱容子抱着一把大刀,守在刘义隆的船舱门口三十多天,一刻不离,也不允许任何人进刘义隆船舱。
nbsp傅亮自知无法得到这位即将就位的新皇帝的原谅、认可,深知前途堪忧,赋诗叹道:“…东隅诚已谢,西景誓不留,性命安可图?”
nbsp傅亮之前要求徐羡之不要杀刘义符、刘义真,徐羡之不听。此刻感觉自己与徐羡之绑在一起,恐怕时日不多,悔恨不已。
nbsp傅亮在这里担忧,京城中的徐羡之、谢晦也想到了这层。
nbsp他们二人商议后,想出了一个制衡刘义隆的办法:刘义隆到建邺即皇帝位,荆州刺史位置出缺。徐羡之以朝廷名义,任命谢晦代理荆州刺史,都督荆、襄等七州诸军事。并把建邺城里的精兵旧将,包括精骑兵,全部带走。临走前,装备都换成最顶级的配置。
nbsp徐羡之、谢晦的想法是:到时谢晦盘踞长江上游,盟友檀道济据广陵。精兵强将在手,徐羡之、傅亮把持着朝政,皇帝刘义隆想与他们反目,也得事先掂量再三。
nbsp刘义隆与傅亮的船队抵达京城建邺后,朝廷大小官员赶赴江边叩拜迎接。
nbsp刘义隆首先祭拜老爹刘裕,然后按照应有仪式隆重登基。
nbsp谢晦离开京城,心里松了一口气。
nbsp他到江陵后,成心向皇帝靠拢,于是用心巴结王华。
nbsp王弘不消说,早就通过弟弟王昙首与皇帝达成默契。
nbsp檀道济也通过渠道向皇帝表了忠诚。
nbsp刘义隆与长史王昙首密议后,宣布大赦天下的同时,将谢晦的代荆州刺史转正,进号卫将军;
nbsp徐羡之进位司徒,继续担任录尚书事,加任扬州刺史;
nbsp王弘进位司空,中书监;
nbsp南兖州刺史檀道济由镇北将军进位征北将军。
&
第304章 清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