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上海滩:我以商道破危局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重燃希望之火[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顾家正厅的雕花红木圆桌旁,穿堂风轻轻拂过,顾承砚青布长衫的下摆被缓缓掀起一角,发出轻柔的“沙沙”声,那触感就像微风在指尖滑过。nbsp他望着上座祖父顾怀安烟杆里明明灭灭的火星,那跳跃的火光在昏暗的厅中格外醒目,如同一颗炽热的星。喉结动了动——这是他穿越后第一次以34;能干事的34;身份坐在家族会议主位。

    nbsp34;老三房的,你那算盘珠子拨得比黄包车铃还响。34;二房的顾明远把茶盏往桌上一墩,茶盏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哐当”声,溅起的茶沫子带着淡淡的茶香,轻轻落在顾承砚摊开的提案上,那凉意透过纸张传到指尖。34;上个月还在赌场输光十亩桑田,今儿倒要改良工艺?当咱们顾家的染缸是你书房的算盘?34;

    nbsp圆桌下,顾承砚的手指轻轻叩了叩带来的牛皮纸包,发出沉闷的“咚咚”声,仿佛在叩响希望的大门。nbsp纸包里是染坊陈师傅连夜赶制的十匹样品布,凑近一闻,那边角还带着草木灰清新的苦味,淡淡的,却沁人心脾。nbsp三天前山本商事的威胁信被他压在绸庄柜台下,此刻却像块烧红的炭,烫得他后颈发紧,那炙热的感觉仿佛要穿透肌肤。nbsp34;二伯说的是原主的荒唐。34;他抬头时目光扫过满桌质疑的脸,三房的顾婶正捏着他送来的成本核算表,指甲在34;色牢度测试34;那栏抠出个月牙印,发出细微的“咯吱”声。

    nbsp34;但这三天,顾家绸庄接了一千二百匹订单。34;他抽出张染着青灰的样品布,那布面的色泽在灯光下显得温润而柔和,如同一块细腻的玉石。34;用新染法的这批,南京李记要的是月白,王记要的是黛青——34;他顿了顿,34;都是能过沸水焯洗的颜色。34;

    nbsp顾怀安的烟杆突然磕在桌沿,发出“啪”的一声脆响。nbsp老人浑浊的眼珠在镜片后转了转:34;承砚,你说的39;色牢度39;,当真是陈老倌教的?34;

    nbsp34;是我和陈师傅琢磨的。34;顾承砚想起陈师傅蹲在染缸前的模样,白发沾着靛蓝染料,像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nbsp34;陈师傅说从前染坊靠经验,现在咱们拿温度计测水温,用酸碱试纸看染液——34;他翻开提案第二页,纸张翻动发出“簌簌”的声响。

    nbsp34;这是近三年苏州、杭州、上海三地绸缎行的进货数据,咱们顾家的褪色率比苏杭货高百分之十七,成本却多了一成。34;

    nbsp顾婶的算盘珠子34;噼里啪啦34;停了。nbsp她捏着核算表的手松了些:34;按你这表上算,改染缸要添十口铜锅,那得花——,二百八十块现大洋。34;

    nbsp顾承砚接口,34;但新染法能省三成染料,每月多接五百匹订单。34;他把样品布往顾明远面前推了推,那布料与桌面摩擦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nbsp34;二伯上月说王记要转订日商的樱花绸,可今儿王掌柜亲自来要五百匹咱们的新青灰。34;

    nbsp顾明远的脸青了青。nbsp他扯了扯马褂前襟,布料被拉扯发出“嘶啦”声。34;订单多有什么用?山本商事在虹口开的染厂,机器一昼夜能出千匹布!咱们手工作坊——”

    nbsp“所以要联合。34;顾承砚从牛皮纸包里抽出份名单,纸张发出“哗啦”的声响。34;我找了苏记布庄、周记绣坊,还有码头跑运输的刘老板。34;他指了指名单上34;沪上绸业同业会34;几个字,34;咱们凑钱买两台日本产的轧光机,再跟英商的轮船公司谈包舱——34;

    nbsp34;胡闹!34;顾明远拍桌站起,茶盏震得跳了两跳,发出“砰砰”声。34;跟日商抢生意?你当山本商事是码头上要饭的?上个月张记绸庄的布刚卖得好,第二天仓库就着了火!34;nbsp厅里突然静得能听见房梁上麻雀啄窗的“笃笃”声。

    nbsp顾承砚望着二伯发红的眼眶——他想起来了,张记的老张头是顾明远的棋友,出事后二伯蹲在顾家后院喝了半宿酒。nbsp34;所以更要做。34;他的声音轻,但像根细铁丝勒进人心里。34;张叔的仓库着火那天,我在赌场。34;他低头盯着自己的手,指节因为用力泛白,那紧绷的皮肤触感粗糙。34;可现在我在染坊,在账房,在码头上看货。34;他抬头时目光扫过每个人,34;山本商事要的不是几匹布,是让咱们永远不敢抬头。34;

    nbsp顾怀安的烟杆又响了。nbsp老人颤巍巍摸向样品布,枯树皮似的手指抚过布面,那粗糙的触感与柔软的布料形成鲜明对比。34;我年轻时在苏州学徒,师傅说39;绸子是软的,可织绸的骨头得硬39;。34;他突然把烟杆往顾承砚怀里一塞,烟杆的木柄带着祖父掌心的温度,暖暖的。nbsp顾承砚接住烟杆,木柄上还带着祖父掌心的温度。nbsp他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三天前在染坊蹲地捡碎炭时,他还在想怎么让陈师傅相信34;温度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34;;此刻祖父浑浊的眼睛里,竟有他穿越以来第一次看见的光。

    nbsp34;下个月十五,把轧光机的订单拿给我看。34;顾怀安重新靠回酸枝木椅,34;要是赔了——34;他突然笑了,34;就当我这把老骨头再陪你学回做生意。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散会时已近黄昏。nbsp顾承砚抱着牛皮纸包走到门口,听见身后顾婶小声说:34;明儿我让阿福把算盘搬去染坊。34;顾明远哼了声,却没再反驳。

    nbsp绸庄的煤油灯已经亮了,昏黄的灯光在空气中弥漫,散发出温暖的光晕。nbsp苏若雪站在柜台后,见他进来便把盏茶推过去,茶碗与桌面碰撞发出“叮当”声。34;陈师傅说新染缸的砖备齐了,刘老板的船期定在后天。34;

    nbsp她指了指他怀里的烟杆,34;祖父的?34;nbsp顾承砚摸了摸烟杆上的雕纹,那细腻的纹路在指尖滑过。

    nbsp窗外传来黄包车铃铛声,清脆悦耳,他想起白天会议上自己说的最后一句话:34;等咱们的绸子挂到南京、汉口的绸缎行,山本商事的樱花胸针——34;他望着苏若雪眼里的光,34;该换成顾家的云纹了。34;nbsp苏若雪低头整理账本,袖中退婚书的边角蹭过手背,那轻微的摩擦感带着一丝凉意。

    nbsp她突然说:34;后巷的周婶说,山本商事的人今天在茶馆打听咱们的染坊位置。34;nbsp顾承砚把烟杆往桌上一立。nbsp铜烟嘴在灯下闪着冷光,像把未出鞘的刀。nbsp他打开牛皮纸包,新染的青灰布在暮色里泛着温润的光,那柔和的光线如同梦幻的薄纱。那是陈师傅第一次笑时,眼角的褶子里藏着的颜色。

    nbsp34;把染坊的护院加一倍。34;他翻开提案最后一页,上面写着34;沪上绸业同业会第一次筹备会34;的时间,34;再让人去码头盯着,轧光机的船——34;

    nbsp他抬头看向苏若雪,34;不能出岔子。34;nbsp苏若雪点头。nbsp她望着顾承砚低头写清单的侧影,突然想起三天前他蹲在染坊地上捡碎炭,指尖沾着靛蓝染料,却认真说:34;这次,我来撑着天。34;nbsp窗外的暮色渐浓,天空像是被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缓缓笼罩。nbsp远处传来报关行的汽笛,悠长的鸣声在空气中回荡,带着一种深沉的力量。

    nbsp顾承砚在34;轧光机到货日期34;旁画了个圈。nbsp墨迹未干,却像已经刻进了顾家绸庄的年轮里。nbsp染坊后巷的青石板被夜露浸得发亮,那湿漉漉的触感透着丝丝凉意。顾承砚还蹲在染缸前。nbsp陈师傅举着煤油灯,灯芯在穿堂风里打战,发出“噗噗”的声响,把两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砖墙上,像两株歪扭的老桑树。

    nbsp34;少东家,这水温再升两度,靛蓝要糊的。34;陈师傅的手悬在染缸上方,皱纹里浸着靛蓝染料,那粗糙的皮肤带着染料的颜色,像一幅古老的画卷。

    nbsp34;您说的那个39;摄氏度39;,咱老染匠摸手温就准——34;nbsp34;摸手温差五度。34;顾承砚用竹片挑起匹半干的坯布,布面浮着层浑浊的蓝,那色彩如同朦胧的梦境。34;上回李记退的货,就是因为水温高了三度,色浆没吃透。34;他把温度计往染缸里一插,水银柱颤巍巍升到三十七点二,那玻璃管里的水银在灯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

    nbsp34;陈师傅您看,现在三十七度二,刚好是靛蓝染料的活性峰值。34;nbsp陈师傅凑过去,老花镜几乎贴在玻璃管上,发出轻微的“呼呼”呼吸声。

    nbsp他伸出粗糙的食指比了比:34;怪了,我摸着明明是温乎的;

    nbsp顾承砚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纸页边角卷着,记满了这三天的试验数据,纸张翻动发出“沙沙”声。34;前天三十八度,色牢度百分之六十四;昨天三十六度,色牢度六十五——34;他用炭笔在

第3章 重燃希望之火[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