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译电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9章 年9月:油浸密纸[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卷首语

    nbsp【画面:1962nbsp年nbsp9nbsp月的马兰基地通信站,阳光透过油浸纸张形成斑驳光斑,显微镜下的纤维呈网状排列(18nbsp根nbsp/nbsp平方厘米),透光率计显示的nbsp37%nbsp数值与密钥传输成功率曲线重叠。数据流动画演示:未处理纸张纤维断裂截面(锐角)→油浸后纤维完整截面(钝角),脆化指数从nbsp68%nbsp降至nbsp19%,透光率每提升nbsp1%,传输成功率上升nbsp2.7%。字幕浮现:当沙漠的干燥成为密码的威胁,骆驼油浸润的不仅是纸张纤维nbsp——1962nbsp年的油浸处理不是简单的材料改良,是中国密码人用自然智慧构建的安全屏障,每一根纤维都在守护信息的完整。】

    nbsp【镜头:陈恒用镊子夹起油浸后的纸张,对着阳光观察透光程度,光斑在桌面上形成的圆形直径(3.7nbsp厘米)与算盘右三档宽度一致。特写骆驼油在纸上的渗透轨迹,边缘的波纹间距(0.5nbsp厘米)与密码本装订线间距完全吻合。未处理的脆化纸张在风中碎裂,纤维飘落的速度(每秒nbsp1.8nbsp米)与nbsp18nbsp根nbsp/nbsp平方厘米的密度形成数字关联。】

    nbsp1962nbsp年nbsp9nbsp月的戈壁,空气湿度降至nbsp3%,通信站的密码本开始出现明显脆化。陈恒在整理文件时发现,最常翻阅的第nbsp18nbsp页边缘已裂开细小缝隙,用手指轻触便有纸屑脱落,这个现象让他心头一紧nbsp——nbsp若加密文件在传输中损坏,后果不堪设想。当晚他在日志中写道:“纸张纤维断裂nbsp=nbsp密钥断裂,必须建立物理防护体系。”

    nbsp基地后勤处的老战士提到骆驼油可防潮的土办法,陈恒立刻找来试验。他将密码本备用纸张裁剪成nbsp10×10nbsp厘米的标准样本,浸泡在加热至nbsp45℃的骆驼油中,严格控制时间(每平方厘米浸泡nbsp18nbsp秒),捞出后用竹帘沥干,放在通风处自然阴干。三天后测试显示,处理后的纸张弯折nbsp50nbsp次仍无裂纹,而未处理的样本仅弯折nbsp7nbsp次便断裂,这个结果让通信员们都松了口气。

    nbsp【特写:显微镜下的油浸纸张纤维,18nbsp根纤维在nbsp1nbsp平方厘米内均匀分布,每根纤维表面都包裹着透明的油膜。陈恒用铅笔在纸上写字,笔尖阻力(37nbsp克力)比未处理纸张降低nbsp40%,墨迹干后的渗透范围恰好被纤维网格框住,形成天然的加密边界。】

    nbsp为将处理工艺转化为加密参数,陈恒带领团队进行系统测

第549章 年9月:油浸密纸[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