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译电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2章 邮电职工技能培训体系革新[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卷首语

    nbsp【画面:1966nbsp年nbsp1nbsp月的北京邮电学院培训楼,45nbsp岁的培训主管老郑正趴在三楼的木窗台上,用放大镜比对《苏联邮电技工培训大纲》与国产nbsp“103nbsp型”nbsp计算机操作手册。他的灰布中山装口袋里露出半截卷边的《职工培训需求调查表》,纸页边缘用蓝笔标注着nbsp“上海长话局:67%nbsp职工未见过晶体管交换机”nbsp的醒目记录,袖口沾着的蓝黑墨水与胸前nbsp“为人民服务”nbsp的铝制徽章在冬日阳光里微微发烫。镜头扫过楼下的实习机房,国产nbsp“红旗nbspnbsp2nbsp型”nbsp电传打字机正在打印培训课程表,机械按键的咔嗒声与远处传来的nbsp“工业学大庆”nbsp广播形成时代的和声。字幕浮现:1966nbsp年初,当晶体管交换机与电子管计算机开始进入邮电局所,一群夹着外文文献与算盘的培训者在旧教材与新设备之间搭建知识桥梁。老郑团队用放大镜翻译英文手册,在实习车间测绘设备图纸,于nbsp“摇把式话机”nbsp与nbsp“按键式交换机”nbsp的代差间编织技能图谱nbsp——nbsp那些被红笔圈破的英文单词、在黑板上反复绘制的电路图、用废旧零件制作的教学模型,终将在历史的培训记录里,成为邮电职工技能从nbsp“经验操作”nbsp迈向nbsp“科学规范”nbsp的第一组教学坐标。】

    nbsp1966nbsp年nbsp1nbsp月nbsp10nbsp日,邮电部培训司的青砖会议室里,老郑将《1965nbsp年全国邮电故障统计分析》摔在掉漆的会议桌上,26nbsp岁的教材编写员小陈看着nbsp“38%nbsp的设备故障因操作不当引发”nbsp的黑体字,手中的钢笔在nbsp“新型设备维护空白率nbsp62%”nbsp的图表边缘划出撕裂的痕迹。“沈阳电报局的‘55nbsp型电传机,因为没人会调波特率烧掉三个电子管,”nbsp老郑敲了敲从基层带回的故障设备照片,焦黑的电阻与工整的操作手册形成刺眼对比,“我们的培训教材还停留在‘磁石交换机摇把用法,而上海已经装上了‘步进式自动交换机。”nbsp他面前的藤椅上,摊开着从苏联大使馆借来的《邮电技术培训手册》,俄文的nbsp“nbsptransistor(晶体管)”nbsp旁边,用中文标注着nbsp“半导体管,无灯丝,怕静电”。

    nbsp一、车间与课堂的需求对接

    nbsp根据《1966nbsp年邮电培训体系革新档案》(档案编号nbspPXTX19660102),老郑团队的首项任务是破解nbsp“培训内容脱节”nbsp难题。在西安邮政局,他发现转运车间的年轻工人能徒手分解nbsp“5nbsp吨级邮件升降机”,却看不懂nbsp“继电器控制原理图”。“就像会开拖拉机却不懂发动机,”nbsp老郑蹲在油渍斑斑的维修间,用粉笔在地面画出继电器结构,“新设备需要新的技能地图。”

    nbsp1nbsp月nbsp15nbsp日,首场基层调研会在郑州电信局召开。当问到nbsp“最需要什么培训”,话务员小李举起磨破的《长途电话接线手册》:“我们现在用‘905nbsp型自动交换机,可教材还在讲‘人工转接十二步法。”nbsp线务员老张则掏出随身携带的nbsp“晶体管收音机电路图”:“这种巴掌大的零件烧了,我们连替换件都认不出。”nbsp老郑的笔记本迅速记满nbsp23nbsp条一线需求,其中nbsp“计算机操作”“晶体管设备维护”nbsp被画了三重圈。

    nbsp二、外文文献的本土化转译

    nbsp在编写《晶体管交换机维护教程》时,团队遭遇nbsp“技术术语空白”nbsp困境。小陈在翻译美国《BellnbspSystemnbspTechnicalnbspJournal》时,发现nbsp“transistornbspbiasing”nbsp无法准确翻译,老郑突然想起nbsp1964nbsp年在上海电子管厂看到的场景:“工人叫它‘半导体管子的偏压调整,就这么写进教材。”nbsp他们创造性地建立nbsp“中外术语对照表”,将nbsp“feedback”nbsp译为nbsp“回授”,“iednbspcircuit”nbsp暂称nbsp“集成线路”,这些本土化译法后来成为行业标准术语。

    nbsp更艰难的是设备测绘。当北京邮电学院的nbsp“103nbsp型”nbsp计算机成为培训教具,老郑带着工人拆解报废机器,用坐标纸绘制出nbsp1:1nbsp的逻辑电路图。“当年我们测绘缴获的美军电台,”nbsp他指着图纸上的电子管符号,“现在测绘自己的计算机,每个焊点都是知识点。”nbsp这份手绘图纸后来成为《计算机基础操作》的核心教学材料。

    nbsp三、黑板上的知识突围

    nbsp2nbsp月,团队在设计nbsp“计算机操作”nbsp课程时,发现老职工对二进制毫无概念。老郑从粮票兑换获得灵感,用nbsp“1nbsp市斤粮票nbsp=nbsp10nbsp两nbsp=nbsp100nbsp钱”nbsp类比nbsp“1nbsp字节nbsp=nbsp8nbsp位nbsp=nbsp

第272章 邮电职工技能培训体系革新[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