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译电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5章 邮电系统数据中心雏形建设[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卷首语

    nbsp【画面:1970nbsp年nbsp6nbsp月的北京复兴路nbsp65nbsp号,邮电部大院的梧桐树下,45nbsp岁的项目负责人老周蹲在地上,用粉笔在水泥路面画着机房布局图,身旁堆着从苏联带回的《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和美国《数据处理中心建设手册》,书页间夹着国产nbsp“108nbsp乙型”nbsp计算机的电路图,图上nbsp“磁芯存储器散热不足”nbsp的批注被雨水洇开。他的帆布包上,“1969nbsp年赴东欧考察”nbsp的红色标签已褪色,口袋里露出半截长城牌铅笔,笔杆上刻着nbsp“数据中心筹建处”nbsp的字样。字幕浮现:1970nbsp年盛夏,当电报业务量突破百万份nbsp/nbsp日,手工分拣与单机处理的瓶颈倒逼技术革命。老周带领团队在进口手册与国产元件间寻找平衡,于青砖机房与电子管的嗡鸣中绘制数据中心蓝图nbsp——nbsp那些被反复测算的机柜间距、用算盘算出的散热公式、在配电室度过的通宵调试,终将在历史的服务器轰鸣声中,成为中国数据中心建设的第一块奠基砖。】

    nbsp1970nbsp年nbsp6nbsp月nbsp10nbsp日,邮电部科技司的会议室里,老周将《1969nbsp年全国电报处理延迟报告》摔在覆盖着绿漆的会议桌上,北京电报大楼nbsp“单机组日均处理量达极限”nbsp的红色警示,让nbsp27nbsp岁的技术员小王手中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划破纸页。“上海到乌鲁木齐的加急电报要经nbsp7nbsp次转接,”nbsp老周敲了敲墙上的通信网络图,“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大的机房,而是能让数据‘跑得更快的心脏。”

    nbsp一、设备选型的双重考验

    nbsp根据《1970nbsp年邮电数据中心筹建档案》(档案编号nbspYDBSJ19700601),老周团队面临的首要难题是nbsp“万国牌设备”nbsp困境:既有苏联援建的nbsp“БЭСМ2”nbsp计算机,也有国产nbsp“红旗nbspnbsp3nbsp型”nbsp晶体管计算机,还有从香港辗转购入的二手nbspIBMnbsp1401nbsp部件。在设备兼容性测试中,“红旗nbspnbsp3nbsp型”nbsp的磁芯存储器与nbsp“БЭСМ2”nbsp的接口模块频繁冲突,小王盯着示波器上紊乱的数据流,想起在沈阳通信枢纽看到的场景:技术员们用手工转接板连接不同型号设备,效率比理论值低nbsp40%。

    nbsp“不能被设备牵着走。”nbsp老周提出nbsp“双轨并行”nbsp方案:核心数据处理采用国产nbsp“红旗nbspnbsp3nbsp型”,发挥其汉字处理优势;国际报文转接启用nbspIBMnbsp1401nbsp改装机,通过自制的nbsp“代码转换器”nbsp实现中俄文兼容。这个方案在论证会上遭遇质疑:“进口设备配件断供怎么办?”nbsp老周举起从废品站淘来的电子管备件:“1958nbsp年我们用旧收音机零件组装载波机,现在也能给进口设备‘做手术。”

    nbsp二、机房布局的空间革命

    nbsp6nbsp月nbsp15nbsp日,机房选址确定在西郊万寿路的废弃仓库,老周带着卷尺丈量空间时,发现层高不足nbsp4nbsp米,而苏联规范要求主机房净高不低于nbsp6nbsp米。“就像在火柴盒里摆家具,”nbsp他蹲在布满灰尘的地面,突然想起在东德看到的紧凑型机房nbsp——nbsp用钢架分层架设设备,留出底部空间铺设通风管道。

    nbsp团队设计的nbsp“立体机柜”nbsp方案应运而生:将nbsp30nbsp台主机分三层吊装,每层留出nbsp20nbsp厘米散热通道,地面铺设架空地板,暗藏的通风管道连接至外墙的百叶窗。为解决国产设备散热差的问题,小王借鉴故宫琉璃瓦的通风原理,在屋顶开设nbsp12nbsp个倒梯形出风口,利用热压效应形成自然对流,这个设计让机房温度比苏联方案低nbsp3℃。

    nbsp三、电力保障的昼夜博弈

    nbsp电力组遭遇的挑战更为严峻。北京电网的不稳定让nbsp“红旗nbspnbsp3nbsp型”nbsp多次因电压波动死机,老周在配电室发现,1959nbsp年安装的变压器容量仅nbsp200kVA,而数据中心满负荷运转需要nbsp500kVA。“就像用细水管供大水缸,”nbsp电工老张拍着生锈的配电柜,“得准备备用水源。”

    nbsp他们从石景山钢铁厂拆借了两台退役的柴油发电机,改装后作为备用电源,同时在机房角落放置nbsp24nbsp组铅酸蓄电池,形成nbsp“市电nbspnbsp油机nbspnbsp蓄电池”nbsp三级保障。首次全负荷测试时,发电机因燃油标号不符熄火,老张连夜骑车往返nbsp30nbsp公里,从

第235章 邮电系统数据中心雏形建设[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