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哈军工首批密码人才毕业[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卷首语
nbsp【画面:1957nbsp年nbsp9nbsp月的哈尔滨,秋阳为哈军工的教学楼镀上金边。镜头掠过写满公式的黑板、布满划痕的密码机操作台,最终停在毕业典礼现场nbsp——20nbsp名身着军装的毕业生整齐站立,帽檐下的目光坚定如炬。字幕浮现:1957nbsp年nbsp9nbsp月,当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通信系迎来首批密码学专业毕业生,新中国通信安全领域的首批nbsp“密码卫士”nbsp正式踏上征程。他们从课堂走向战场,从实验室走进邮电所,用五年时光磨砺的专业锋芒,即将在祖国各地的通信岗位上绽放光芒。】
nbsp1957nbsp年nbsp9nbsp月nbsp15nbsp日,哈军工大礼堂内,23nbsp岁的小王攥着毕业证书的手指微微发颤。烫金的nbsp“密码学专业”nbsp字样下,校长的题词nbsp“保密即生命”nbsp格外醒目。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他即将上台发言,口袋里装着用了三年的笔记本,扉页上nbsp“1954nbsp年nbsp3nbsp月nbsp12nbsp日首次密码学实验失败”nbsp的记录仍清晰可见。
nbsp根据哈军工档案馆《1957nbsp年通信系毕业名录》(档案编号nbspHJGTX012),首批密码学专业共培养nbsp20nbsp名毕业生,他们经历了nbsp5nbsp年严苛训练nbsp——nbsp前两年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打下理论基础,后三年参与nbsp“54nbsp式密码本”nbsp改良、“汉字区位码加密系统”nbsp测试等实战项目。毕业典礼上,校长的讲话掷地有声:“你们手中的密码本,不是普通的字典,是守护国家通信安全的盾牌。”
nbsp小王的发言带着东北口音的铿锵:“在实验室熬的每个通宵,在电台前反复调试的每个参数,都是为了让祖国的电报线比钢铁还坚韧。”nbsp他想起大二那年,为破解一道密码算法,在实验室待了nbsp48nbsp小时,最终在老师的点拨下茅塞顿开nbsp——nbsp那种打通任督二脉的兴奋,此刻化作对未来的沉甸甸的责任。
nbsp毕业分配方案公布时,出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根据《哈军工毕业生分配记录》(档案编号nbspHJGFP007),12nbsp名毕业生主动申请前往新疆、西藏、云南等艰苦地区。小王原本被分配到中央通信部门,却找到系主任:“基层最缺密码人才,让我去甘肃吧,那里的邮电所刚装上‘汉字区位码加密系统,需要会调试的人。”nbsp系主任盯着这个总在课后追着苏联专家问问题的学生,默默在分配表上改了意见。
 
第160章 哈军工首批密码人才毕业[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