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3章 为君之道,非是如此[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sp;nbsp早朝上,朱标提及工部和户部的工作安排,老九送来的书籍与种子至关重要。

    nbsp满朝文武闻汉王朱松送来农耕方法及新式耕具制法,皆震惊不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户部与工部更是欣喜若狂。

    nbsp朱松或许未料到,工部竟也开始向他靠拢。

    nbsp朝堂如大染缸,利益恒为首要之务,古今皆然。

    nbsp朱松若能满足他们所需,他们自会想法讨好,至少不会与他为敌,除非他再触及其利益。

    nbsp整个早朝,皆在讨论农耕之事如何安排,进展颇为顺利。

    nbsp这无疑为汉王朱松在朝堂上增添了不少威信。

    nbsp即便有人对汉王不满,此刻亦不敢站出来挑刺。

    nbsp毕竟农耕之事关乎国计民生,谁敢以此说事或反对,首先便过不了朱元璋这一关,他最为重视农业与百姓。

    nbsp早朝毕,朱元璋心情愉悦,加之晨起服用回清丹,浑身舒畅无比。

    nbsp他转身对朱标笑道:“标儿,速派人去请老十七来,尔等兄弟二人陪朕出宫。

    nbsp闻大戏院有新戏上演,乃老九所赠之舞台剧,非传统戏曲,以言语与表演为主,颇受欢迎,朕亦欲观之。”

    nbsp朱标闻言,神色振奋:“儿臣亦有所闻,此乃老九专为过年所作之贺岁剧。”

    nbsp“观众观后,或哭或笑,颇令人好奇。”

    nbsp“然皆言老九此戏极佳!”

    nbsp朱松之舞台剧,实述汉中军攻河西走廊之事,融喜剧元素,极为诙谐。

    nbsp剧中搞笑角色,竟以周通为原型之小人物。

    nbsp朱松深知喜剧之道,巧妙安排笑料,令观众捧腹。

    nbsp过年之际,欢笑自是不可或缺。

    nbsp至于泪点,则在于剧中热血之处,如将士英勇战死沙场之景,朱松刻画深刻。

    nbsp旁白更有经典台词:“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此句弘扬英雄军人精神,提醒百姓感恩与铭记军人之重要。

    nbsp不久,朱权亦至。

    nbsp父子三人乘辇出宫,直奔大戏院。

    nbsp朱元璋驾临,戏院门口守卫森严,百姓皆知,皇帝又来赏戏矣。

    nbsp朱元璋父子三人初时不解,为何观众观此舞台剧,时而哭泣,时而欢笑。

    nbsp及至亲自观赏,方悟其中之妙。

    nbsp尤其是饰演周通的演员,高大威猛却憨态可掬,反差之趣令人捧腹。

    nbsp朱元璋观剧情,隐约猜出那误斩哈密头颅的憨厚大汉,正是周通。

    nbsp初闻此剧讲述汉中军攻取河西走廊之事,朱元璋尚感好奇,而今对老九的才情深感佩服,竟能创作出如此诙谐之作。

    nbsp及至攻城片段,汉中军英勇无畏,壮烈牺牲,众人皆被触动,连朱元璋亦眼眶泛红。

    nbsp氛围渲染至极,即便如朱元璋这般历经战阵之人,亦难逃情感波动。

    nbsp此刻,父子三人终明观众为何悲喜交加。

    nbsp此剧基调欢乐,搞笑,恰合过年氛围,却又引人深思,让观众体会到军人的艰辛与价值。

    nbsp“九弟,真乃奇才!”

    nbsp“为兄自愧弗如。”

    nbsp朱标红着眼眶,感慨万分。

    nbsp“父皇,大哥,这剧本真是九哥所作?”

    nbsp朱权眼中满是敬仰。

    nbsp剧中汉中军,令他心生向往。

    nbsp“正是你九哥之笔。”

    nbsp朱元璋笑而点头。

    nbsp“儿臣日后定随九哥步伐,建立如汉中军般雄师,守护大明边疆!”

    nbsp朱权坚定地点头,誓言铿锵。

    nbsp朱元璋与朱标闻言相视一笑,心中暗赞:这老九真是有两下子!

    nbsp不过一部戏,竟让朱权视其为楷模!

    nbsp九哥的表率作用,着实不凡。

    nbsp午后,朱元璋携二人返回皇宫,晚餐时又邀朱权至奉天殿共膳,边为其布菜,边细心叮嘱就藩后的注意事项。

    nbsp朱权连连点头,誓以九哥为榜样,不负父皇期望。

    nbsp对于朱权,朱元璋本就颇为放心,唯独忧虑老四暗中作梗,引诱朱权误入歧途。

    nbsp而今见朱权对老九心生敬仰,朱元璋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

    nbsp老四若想再挑拨老十七与老九对立,恐怕难了。

    nbsp分割线

    nbsp朱标惊愕不已,老九之子朱匣焌竟如此出众?

    nbsp人心复杂,朱元璋对诸子性情了如指掌。

    nbsp众藩王在应天府时,乖巧听话;一旦离京就藩,便判若两人。

    nbsp朱樉与朱棡便是前车之鉴。

    nbsp其余皇子虽不至于如此,但远离皇权,亦成了封地内的“土皇帝”。

    nbsp指望他们如宫中般乖巧,实属奢望。

    nbsp真正如老九般,致力于封地治理、造福百姓的藩王,实属罕见。

    nbsp老九之前,朱元璋未曾得见。

    nbsp即便是朱棣,亦满心想着建功立业,从父皇处谋取更多利益,以增强藩镇实力。

    nbsp这并不意味着藩王们皆有不轨之意,只是人一旦失去管束,本性便会逐渐显露。

    nbsp朱元璋对这一切洞若观火。

    nbsp正如国运推演所示,朱允炆在朱元璋生前,犹如温顺孩童,极力讨好以求欢心。

    nbsp然谁也无法预料,朱元璋身后,若非老四和老九阻止,会有多少儿子遭朱允炆铲除。

    喜欢。

第473章 为君之道,非是如此[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