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4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老九修仙之人,手握神器,谁能敌之?

    nbsp再者,自上次推演老四一脉,得知大明将遭瓦剌俘虏一帝后,朕便有了灭瓦剌之心!

    nbsp瓦剌之外,女真部落亦不可留!

    nbsp老四一脉推演中,竟是女真灭了大明!

    nbsp此等之事,朕岂能容忍!

    nbsp既战,何不趁机扫清漠北,连同东北小国、部落,一并征服,归入大明版图!

    nbsp届时,朕洪武皇帝之功绩,位列前三,何难之有?

    nbsp当然,此事需至汉中,与老九详谈!

    nbsp若此刻在应天府下令,恐命令未出,文武百官已疑朕疯癫!

    nbsp看来,前往汉中之事,需尽快安排!

    nbsp思及此,朱元璋又嘱咐王琛,除太子朱标外,不准任何人入内。

    nbsp随后,他再次展开大明巅峰时期之版图,细细端详。

    nbsp望着西域、漠北及辽东的广袤地域,朱元璋眼中闪烁着光芒。

    nbsp然而,他的视线并未就此停留,反而不由自主地转向了大明最南端的海岛。

    nbsp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这些岛国,是否比攻打西域诸国更易征服?

    nbsp此刻,若朱松知晓其父正对着一张类似世界地图之物,盘算着征服哪些国家,不知会作何反应?

    nbsp在汉中府,朱松再次踏入橡胶厂。

    nbsp刘子衿声称有了新发明,邀他前来查看。

    nbsp朱松暗想,这小子莫非真把人力三轮车造出来了?以他的能力,这并非难事。

    nbsp“殿下,快来看!”刘子衿一见朱松,满脸兴奋,引他至工厂一角。

    nbsp那里,两件物品被大布遮盖,显得颇为神秘。

    nbsp刘子衿揭开布盖,正如朱松所料,一辆人力三轮车映入眼帘。

    nbsp它与后世常见的三轮车无异,只是后方的车斗更大,既可载人,又可装货。

    nbsp唯一的不足在于车身略显粗糙,细节与美观度远不及后世机械生产的制品。

    nbsp“做得不错,你真把它造出来了!”朱松满意地点头,并提出建议,“不过,这车外观稍显粗糙,还可以再精细些。”

    nbsp“这车是我匆忙间制成的,还未来得及打磨,只用了五天左右。”刘子衿回应道。

    nbsp刘子衿略带羞涩地说明:“我们准备了两辆车。”

    nbsp“不过,另一辆似乎有点小。”朱松的目光转向了第二个遮盖物,下面藏着的东西明显比那辆三轮车小巧许多。

    nbsp“嘿嘿,其实我最想让殿下看的,是这个!”刘子衿边说边揭开了第二个遮盖。

    nbsp朱松一眼望去,双眸骤亮——竟是一辆自行车,与他提供的图纸上所绘几乎无二!

    nbsp显然,刘子衿在这辆自行车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与三轮车相比,这辆自行车在细节上更加精致,每一处都经过细心打磨和上漆,毫无粗糙之感。

    nbsp“真不错,你居然把自行车都做出来了!”朱松大笑称赞。

    nbsp这正是他喜欢刘子衿的原因:无需多言,刘子衿总会自发地去探索和实践。

    nbsp这正是朱松提供后世教材的好处:像刘子衿这样的人,学习到书中提及而现实中未见之物时,总会忍不住想要亲手制造出来,验证其神奇与实用性。

    nbsp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nbsp朱松的教材中,除了自行车,还有许多后世常见却技术含量不高的物品,无需复杂机械或高工业水平即可制作。

    nbsp他不可能一一交代或亲自找人制作,所能依靠的,正是这些热爱钻研与发明的人,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创造。

    nbsp刘子衿的表现令朱松极为满意。

    nbsp不久,他便在朱松面前试骑了这辆自行车,虽略显生疏,但已能稳住不倒。

    nbsp“私下里没少练习吧?”朱松心知,刘子衿必定已多次尝试。

    nbsp对于未曾骑过两轮车的人来说,起初难以保持平衡,需历经一段时间适应,方能稳健骑行。

    nbsp“摔了几跤后,我发现掌握平衡就没那么难了!”刘子衿略带羞涩地挠头说道。

    nbsp“继续努力,自行车仅是起点,我期待你未来能给我带来更大的惊喜!”朱松轻拍刘子衿略显瘦弱的肩膀,笑言鼓励。

    nbsp“嗯!”刘子衿满脸兴奋,坚定地点头回应。

    nbsp偶像的鼓励与认可,让他内心充满满足与动力。

    nbsp从橡胶厂返回汉王府,朱松径直步入书房,着手撰写成立研究院的计划书。

    nbsp刘子衿今日的表现,激发了他创办研究院的念头。

    nbsp将如刘子衿般热爱发明的人才汇聚于研究院,专注创新,岂不是更佳?

    nbsp不久,研究院计划便在朱松的笔下初具雏形。

    nbsp他还计划制定奖励与保障制度,类似于后世的研发奖励和专利制度,确保研发者能在一定期限内,如五年或十年,享受其成果的商业利益分红,以此激励更多人投身发明创造。

    nbsp……

    nbsp哈密城外,杨赫领两万守备军驻守三道岭,秦武则率汉中军与其余守备军包围哈密城。

    nbsp围城已逾半月,秦武未急于攻城,静候攻城大炮的到来。

    nbsp大炮一到,哈密城墙将不堪一击,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己方伤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汉中军的抚恤金高昂,秦武不愿士兵无谓牺牲,珍惜每一条生命。

    nbsp“秦帅,朝廷派遣的攻城大炮已至!”

    nbsp朝廷的攻城大炮,历经艰难,终抵哈密!

    

第464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