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辽东拓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拆分机打孔纸卷记录数据。晚间篝火旁,被俘女真头人指着匠人用铅铃余料铸犁:「钟鸣碎箭,何以耕田?」朱载钧递过一枚铅锡铃半成品:「非钟鸣,乃律吕之合。」他叩击铃身,十二道凹槽对应的频率在山谷间回荡,恰似编钟奏乐。头人指尖划过凹槽,发现与女真神铃的纹路暗合,瞳孔微震。

    深夜矿洞,青禾的验硫片在岩壁渗水前显深紫——铅硫共生矿脉释放的毒气,被她用《本草纲目》记载的「石灰御硫法」克制:先以火煅烧硫矿,产生的二氧化硫用石灰水吸收,匠人佩戴珊瑚碎末与木炭粉填充的护腕,美其名曰「星君赐护」。杨宗庆截获的佛郎机密信中,「铅烟蚀骨」的谣言正被改编为女真萨满的咒术,他立刻命人散布「铅属金,金克木(女真为木德)」的谶语,将技术防御转化为文化心理战。

    九月初八,苏子河畔。王锐将铅铃阵与舰船锚链结合,铅制共鸣器埋入河床。当女真木筏接近,兵士敲击「蕤宾」「夷则」等高频铅铃,水下共鸣器震颤引发河床淤泥共振,木筏底部竟被震出细密裂纹。蒸汽甲车(实为热气驱动)列阵岸边,炮口喷出裹着石灰粉的橡胶丸,爆炸后形成迷眼烟雾,明军火铳队借着铅铃鸣声校准方位,铅弹破空声与《诗经》吟诵般的铃音形成致命节奏。

    战后建州卫旧址,工器监生用铅铃余料铸造鲁班像,其手中的热气锤模型正喷出袅袅白雾。朱载钧对女真头人说:「昔年你们用海东青传信,如今我们以声波测距。」他指向远处的牛力磨坊,齿轮转动声与铅铃余韵交织,恰似工器律法在白山黑水间回响。头人捡起铃片残件,内侧的工禾纹下,隐约可见匠人「铁手李」的留名刻痕——那是工器监生才有的特权。

    是夜,朱载钧在《工器监志》写道:「犁庭非为威服,屯田旨在共生。铅铃铸剑,可御外敌;铸犁,可耕新土。」豹房内,朱厚照抚过战报上「以灰御硫」「地听辨矿」等记载,忽然轻笑——所谓星君启示,不过是《天工开物》里早有的智慧。窗外,辽东矿场的灯火与星空交相辉映,铅铃的余韵混着松脂燃烧的气息,在秋风中勾勒出工器文明的新边疆。

第123章 辽东拓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