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你们分手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其他的暂且不论,徐斯年对这个项目关注的重点是反过来的。
也就是说,他是要把营城放在最前面的,是作为这个工业链条的起点来建设的。
为什么这么想?
很简单,掌握了造船厂,再掌握了出海口的航运码头,以目前东北的铁路运输状况和工业生产能力,以及资源配比,他老徐只要守着营城船舶,原地起飞那是指日可待。
任何工业生产和贸易发展都离不开运输,李学武有意打造的东北亚经济圈他是琢磨了又琢磨,研究了又研究,终于是悟了。
所以,钢城工业产业基地不用想,那不是他那能碰的蛋糕,奉城是厂里刚刚开始拓展的工业区域,但绝对不是最后一块拼图。
从奉城沿着铁路线往上,吉城和冰城早晚要联系到,越来越多的工业和贸易在东北遍地开花,无论是进还是出,营城港码头都将会是一个关键的门户。
不用去想钢城的内陆码头,千吨货船或者客船还有可能进去,未来的运输主力绝对是万吨级以上的大船。
从李学武给营城船舶定的生产规划和发展方向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小型船舶建设工程,主要的生产方向还是游艇和渔船,中型船舶虽然也有渔船,但主要还是散装货船,未来的生产重心是万吨级以上的大船,目前在建的船坞都是大船。
就连小型船舶和中型船舶的生产船坞也都是尽量满足大型船坞改装的基础,一个船坞同时建造六艘小船或者四艘大一点的船舶是目前的标准状况。
说是同时开工节省成本,潜在的大船生产力已经在做铺垫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营城船舶便开始接收万吨级货船的建设资料和设计人员。
红星厂从江南造船厂以及其他具有大型船舶建造经验的造船厂直接挖来的人才。
法国圣塔雅集团按照合作协议,向营城船舶输出了技术和设备。
目前营城船舶正在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散装货船就是给圣塔雅集团的补偿贸易款。
第一艘散装货船在建,第二艘、第三艘也已经完成了设计和规划。
同时,营城船舶也接到了东风船务的造船委托申请,有区别于以前的千吨级货船,这一次东风船务订购了新型集装箱货船。
营城港码头的建设规划就同这条正在设计和规划的集装箱货船契合在了一起。
他不知道的是,远在港城的太子港码头也正在进行改造施工。
目的就是将现有的六座散货码头改造成为集装箱货运码头,连土地都批下来了。
到时候营城港码头、津沽港码头运输出来的货物将直达港城太子港码头。
以贸易管理中心和国际事业部为核心,以联合储蓄银行和东方时代银行为支撑,以港口对港口、贸易对贸易的超级外贸联合体将以红星厂为主要力量完成搭建和运营。
到时候红星厂的经济实力将会更上一层楼,类似于从内地高速转到德国高速了。
李学武在办公室讲他不懂抛砖引玉的真正目的,到了现在他稍稍有了一些了解。
其实营城港码头的建设规划,最终决定是可以不在营城谈的,在京城谈更合适。
红星厂也不一定非要直接同营城谈,甚至都不用见营城的人,这件事就能办。
你看胡可都领了谁来?
电力、制造、航空、兵器、煤炭,除了冶金和钢铁,以及石油和重器,重工业急需要补充先进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来了几个?
相亲局嘛,看上哪个算哪个,大姑娘不可能一下子都嫁出去,对吧。
奉城一机厂扭亏为盈,起死回生,其他工业和系统就不能充一充电吗?
“你真把烟戒了?”
胡可示意了手里的香烟,目光里还是难掩意外地说道:“我还以为这玩意戒不了呢。”
“我就饭戒不了。”
李学武笑着看了他,端起茶杯开了个玩笑。
“我也是趁年轻。”
他看得出胡可的烟瘾很大,抬手示意道:“没事,您抽您的。”
“真不是啥好玩意儿。”
胡可自嘲地摇了摇头,说着话给对面的徐斯年和王瑞清各派了一支,王瑞清主动帮他点了烟。
“嗯,行,”他客气着摆了摆手,示意了王瑞清和徐斯年自便,转头笑着对李学武讲道:“可就是工作忙起来想抽上一口,说缓解疲劳,我自己都是不信的。”
“有的时候听人家说当干部多辛苦,又要为民做主,又不能跟民诉苦,”他笑了笑,说道:“要我说啊,就是矫情,让他当民又该满腹牢骚和疾苦了。”
“这里,以前是清廷别苑。”
胡可指了指古色古香的休息室,虽然这里改造成了现代的风格,但架构上还是能看出曾经的富丽堂皇。
“据说乾隆小时候住过这里,也不知道真假。”
他抽了一口烟,继续讲道:“不过我来这任职以后,倒是听说了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说当年乾隆下江南,有一乌龟挡道。”
第673章 你们分手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