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起兵[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新给胡才李乐二人举办了一场宴会,欢迎他们到来。
nbsp二人既非什么名士,又是黄巾出身,所做之事也无关军政。
nbsp因此他并未将麾下都召集过来作陪,而是只叫了左豹等下曲阳黄巾的老人,以及田丰、杨凤、黄龙这些,需要他们配合修建新城的人。
nbsp张新出征在即,建城之事无法亲自盯着,自然要将此事安排妥当。
nbsp建城所需,无外乎钱、人二字。
nbsp田丰掌管州府,一应钱粮土地,都要经过他的审批。
nbsp杨凤、黄龙等人统领黑山黄巾,要人,也需他们配合。
nbsp由于田丰游说大族花了不少时间,留在冀州的这五万户黑山黄巾,分到田地之时,早就错过了夏种。
nbsp没有夏种,也就没有秋收。
nbsp现在这些黑山黄巾依旧处于吃闲饭的状态,吃得他们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nbsp黄龙就来找过张新好几次,希望张新能给他们安排点活干。
nbsp现在活来了,又有黄巾兄弟的身份加持,黄龙很痛快的就将此事应下。
nbsp田丰倒是觉得,现在建城有劳民伤财的嫌疑,有心反对。
nbsp但想想还是算了。
nbsp冀州州府早就没钱了。
nbsp现在他们花的,都是张新从青州调过来的钱粮,以及甄宓的嫁妆。
nbsp这些钱本来就是张新挣来的。
nbsp既然他要,那就给吧。
nbsp安置好胡李二人,解决了建城之事,张新又将荀彧召了过来,希望他从荀氏族人当中挑选一些人出来,作为启蒙老师。
nbsp当年他给下曲阳黄巾每人都发了三个老婆,让他们在渔阳哐哐造人。
nbsp现在那些小黄巾,最大的差不多有六七岁了。
nbsp该上学了。
nbsp自下曲阳开始,如今已是八年过去。
nbsp玄甲军士卒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三十岁。
nbsp再过个十年,那些四十多岁的老兵就不太适合再在一线冲杀了。
nbsp这些小黄巾是接替老黄巾的最好人选,张新当然要好好培养。
nbsp荀彧听完之后,当即应下。
nbsp荀氏虽是士族,可家中子弟却也不是个个都有做官的能力。
nbsp那些人读了书,却无法出仕,只能在家种地,也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nbsp反正张新要的只是启蒙老师而已,并不需要先生有多高的才学。
nbsp玄甲军又是张新心腹中的心腹,那些小黄巾几乎都是内定的二代。
nbsp和他们搞好关系,对荀氏而言,有利无弊。
nbsp很快,秋收时节到了。
nbsp张新出城视察,顺便也将孩子们带上,让他们近距离体验一下。
nbsp过了几日,各郡上计之人纷纷来到邺城,报上今年的数据。
nbsp张新看过以后,下令魏郡和清河国免税一年。
nbsp这两个郡国受到的破坏最大,若再征税,许多百姓就要活不下去了。
nbsp魏郡隔壁的赵国和钜鹿这两个郡国,受到的影响也不小,张新同时下令,两郡赋税减半。
nbsp至于其他郡国,虽有黑山军和张辽大军经过,但总体而言,损失并不算大。
nbsp张新也将这些郡国的赋税减免了三成。
nbsp政令一出,冀州百姓无不欢呼。
nbsp“将军仁义!”
nbsp诸事皆定。
nbsp时机已到,今日起兵!
nbsp张新召集麾下议事。
nbsp很快,众文武齐聚一堂,脸上皆带兴奋之色。
nbsp又要打仗了,又有军功了!
nbsp“诸君!”
nbsp张新着甲按剑,立于堂中,双眼扫视着众人。
nbsp“汉室不幸,皇纲失统,先有奸贼袁绍,兵变南宫,又有国贼董卓,把持朝政,欺凌天子。”
nbsp“王公计除董卓,虽得一时安宁,却再有李傕郭汜举兵作乱。”
nbsp“今天子陷于贼手,社稷危在旦夕,我受先帝厚恩,又得勤王密诏,自当起义军,诛国贼!”
nbsp“起义军,诛国贼!”
nbsp众人纷纷喝道。
nbsp张新见军心士气可用,微微点头,开始点名。
nbsp“徐和,荀攸!”
nbsp“末将在。”
nbsp徐和出列抱拳。
nbsp“下官在。”荀攸也出列拱手。
nbsp张新看向二人。
nbsp“令,徐和为北路军主帅,荀攸为军师,领青州兵二万,入滏口陉,过上党,攻灵石口,入河东。”
nbsp此次勤王,可以说是张新集团最为重要的一次战役。
nbsp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徐和麾下的青州兵,以及张牛角那边的屯田兵,都被张新从青州调了过来。
nbsp与之对应的,高顺和他麾下的陷阵营,被张新调回了青州镇守,放在临甾。
nbsp崔琰虽在北海看着,可他毕竟不通军略。
nbsp陶谦那货经常脑抽,还是把高顺调回去更放心一些。
nbsp当年张新为了讨董方便,将州治迁到了青州西北的平原。
nbsp如今随着他迁治邺城,平原的战略地位正在下降。
nbsp邺城南边百里,就是兖州的东郡。
nbsp中原若有变故,从邺城出兵,比从平原出兵方便太多了。
nbsp相反,由于临甾位于青州中心,地理上不仅更加靠近徐州,还能更好的号令各郡,战略地位反而开始上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目前冀州的钱粮还需平原输送,暂时不能迁治。
nbsp等到张新勤王回来,州治就该迁回临甾了。
nbsp“末将(下官)领命。”
nbsp徐和、荀攸二人微微躬身。
nbsp“关羽,徐荣,戏忠。”
nbsp张新继续点名。
nbsp“末将(臣)在。”
nbsp三人出列。
nbsp“令,关羽为中路军主帅,徐荣为先锋,戏忠为军师。”
nbsp张新看着三人,“你三人领大军一万五千,由轵关陉入河东。”
nbsp“末将(臣)领命。”
nbsp三人微微躬身。
nbsp“田丰。”
nbsp“臣在。”
nbsp“由你总领州府事务。”
nbsp“臣领命。”
nbsp田丰躬身行礼。
nbsp“沮授。”
nbsp“臣在。”
nbsp“以你为监军,监察各部。”
nbsp“诺。”
nbsp“荀彧。”
nbsp“臣在。”
nbsp“我加你为督粮校尉,总督后勤。”
nbsp“诺。”
nbsp张新看向张辽。
nbsp“张辽。”
nbsp“末将在。”
nbsp张辽出列。
nbsp“大军走后,由你镇守邺城。”
nbsp张新叹了口气,“今岁冀州大灾,必有流民入山为匪。”
nbsp“你既要守好邺城,也需出兵平定各郡县的匪患。”
nbsp“那些盗匪原本都是百姓,能招抚的,尽量招抚,实在不行,再剿。”
nbsp“若有问题,多与别驾商议,再做决断。”
nbsp张辽身上的官职,除了张新给他请的镇东将军,还有王允给的魏郡太守。
nbsp把他留在冀州镇守,最为合适。
nbsp冀州这边新兵多,正好可以让他们通过剿匪提升一下战力。
nbsp“末将领命。”
nbsp张辽郑重应道:“辽必不负明公所托,守好冀州!”
nbsp张新深吸一口气。
nbsp“其余诸将,随我率主力入雒阳,过崤函道,直取长安!”
nbsp“诺!”
nbsp众将轰然应诺。
nbsp各路大军的兵将如何分配,其实早就已经商议好了。
nbsp今日议事,
第474章 起兵[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