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谢牧伯教诲[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了解完乐安国的情况后,张新没有直接南下去距离较近临淄,而是继续向东,沿着莱州湾经由北海国境内的都昌、下密二县,前往东莱郡的郡治黄县。
nbsp说起来,他来青州这么久了,还是第一次来到东莱郡的境内。
nbsp巡过东莱,张新重新折返到北海国境内。
nbsp北海国有两个地方要去。
nbsp一是郡治剧县,二是郑玄所在的高密县。
nbsp郑玄天下大儒,声名隆重。
nbsp这次张新宰了那么多人,其中不乏与郑玄相识之人。
nbsp先前郑玄还给他写过信,为那些人求情。
nbsp虽说张新以‘民意难违为由,拒绝了他的求情,但像郑玄这种人,在官府中没有实权,在民间的威望却是很高。
nbsp若因此事引得他对自己不满,到处批判,那就难搞了。
nbsp杀了吧,对名声有损,而且还是大损。
nbsp不杀,那就是放任他动摇自己在青州的统治基础。
nbsp因此张新便趁着此次巡州之机,过来当面确认一下郑玄现在的态度。
nbsp顺便还能看看诸葛亮。
nbsp张新抵达高密后,没有急着去见郑玄,而是先到县衙沐浴更衣,换了一身士子服,并让人去街上买了一些礼物过来。
nbsp做完这些,他带着典韦等几个穿着便装的亲卫,来到郑玄家中。
nbsp在距离郑玄家还有百步的地方,张新下马步行,以示尊重。
nbsp此时已是二月,学生们都过完年回来了。
nbsp隔着老远,他就听到了郑玄院内传来的读书之声。
nbsp“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怀为夹,庶邦享作,兄弟方来......”
nbsp“哦?郑老头这是在教《尚书》?”
nbsp张新悄悄润了进去,找了个角落站着,看了高台上的郑玄一眼,便将目光转移到了别处。
nbsp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nbsp诸葛亮坐在靠中的位置,专心致志的跟着师兄们诵读。
nbsp“亮亮今年才十二岁吧?尚书这么难的东西,他能听懂么?”
nbsp郑玄面对大门,在张新进来的时候就发现他了。
nbsp见到张新,郑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nbsp不过他并没有暂停教学,而是等学生们读完课文后,开始讲解。
nbsp张新也没有出言打扰,权当是复习功课了。
nbsp“嗯,不愧是经学大家......”
nbsp张新赞许的点点头,“讲得比我家老头还是要好那么一些的。”
nbsp郑玄与蔡邕虽然都是当世大儒,但二人侧重的方向却有所不同。
nbsp蔡邕玩的比较花。
nbsp除了传统的经学以外,他还喜欢吟诗作赋,书法音乐,天文数学。
nbsp而郑玄这辈子就只做一件事。
nbsp那就是研习儒家经典。
nbsp一个是文娱两开花,一个在经学方面深耕五十年。
nbsp单论经学,郑玄的水平确实要在蔡邕之上。
nbsp“今日就到这里吧。”
nbsp过了足足一个时辰,郑玄结束了今天的教学。
nbsp“多谢老师。”
nbsp学生们起身行礼。
nbsp“阿亮,你留一下。”
nbsp郑玄叫住诸葛亮。
nbsp“诺。”
nbsp诸葛亮留在原地。
nbsp学生们有序离开,不少人看到张新,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之色。
nbsp待人都走的差不多了,郑玄起身,带着诸葛亮朝张新走来。
nbsp张新迎了上去,主动行晚辈之礼。
nbsp“郑公。”
nbsp“不知牧伯大驾光临,老朽有失远迎,还请牧伯恕罪。”
nbsp郑玄也回了一礼。
nbsp诸葛亮见到张新,十分高兴。
nbsp待二人见礼完毕后,他也行了一礼。
nbsp“亮拜见牧伯。”
nbsp“亮亮长大了。”
nbsp张新看着诸葛亮微微一笑。
nbsp诸葛亮是在他与张宁成婚之时,跟着郑玄来高密的。
nbsp算下来,二人已经有两年半未见了。
nbsp高密距离平原足有七百余里,路途实在太远。
nbsp去年过年的时候,诸葛亮倒是回过平原一次。
nbsp不过那时候张新还在外面讨董,自然见不了面。
nbsp今年情况特殊,乐安国的吏员被张新清算了足足七成。
nbsp诸葛玄在那边忙的脚不沾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人手来接诸葛亮回去过年。
nbsp因此今年诸葛亮是在郑玄家过的年。
nbsp此时的诸葛亮身高长到了将近一米六的样子,脸也渐渐长开,隐约有了日后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影子。
nbsp“牧伯,请。”
nbsp郑玄引着张新来到堂中。
nbsp“牧伯请上座。”
nbsp“郑公呼新表字即可,牧伯之称,晚辈实不敢当。”
nbsp张新哪里会去上座?连忙推辞道:“今日只有拜访长辈的晚辈,没有什么牧伯。”
nbsp郑玄闻言没有坚持,自顾自的坐到了左边下首的位子上。
nbsp汉时以右为尊,郑玄坐左首的意思很明显。
nbsp你不肯上座,那就坐右边的尊位吧。
nbsp上次张新来的时候,一说是来拜访长辈,郑玄就坐到了主位上。
nbsp如今他不肯坐主位,而是坐在左首位,很明显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
nbsp张新当然不会跟个老头计较座次,一屁股坐到了他斜对面的右次位上,将姿态和礼数做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郑玄见状开口问道:“不知牧伯今日驾临寒舍,有何指教?”
nbsp得。
nbsp子清都不叫了。
nbsp张新稍加思索,开口道:“青州去岁方遭战乱,民生凋敝,新身为州牧,自当巡视郡县,以知百姓疾苦。”
nbsp“郑公当世大儒,名望高隆,又是家师好友,新之长辈。”
nbsp“新巡州至此,自当登门拜访,看望长辈。”
nbsp说到这里,张新看了诸葛亮一眼。
nbsp“顺便看看亮亮。”
nbsp老头,你和我家老头关系那么好,别生气了呗。
nbsp郑玄闻言微微点头,面色稍缓。
nbsp“郑公。”
nbsp张新趁机岔开话题,“亮亮如何?”
nbsp“天生奇才。”
nbsp谈及诸葛亮,郑玄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nbsp“假以时日,此子必成大器!”
nbsp“名垂千古的蜀汉丞相,臣子楷模,可不是大器么?”
nbsp张新心中嘀咕。
nbsp见郑玄喜欢诸葛亮,他便趁机以此作为话题,哄老头玩儿。
nbsp一番扯淡过后,郑玄开口问道:“方才讲学之时,我见牧伯立于廊下,不知牧伯对老朽今日所讲之课,可有高见?”
nbsp“郑老头这是在找我讨说法啊......”
nbsp张新闻言,瞬间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nbsp郑玄今日所讲之课,出自《尚书·梓材》,
第393章 谢牧伯教诲[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