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章 我有足够多的时间[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nbsp问他们怎么回复,这只是个借口。

    nbsp何进想招揽他,那他借用一下何进的名头,这不过分吧?

    nbsp他的目的就是要告诉鲜于氏和张氏,老子朝中是有人的。

    nbsp这些士族的消息网就和蜘蛛网一样,只要眼前这二人知道了,那么天下人早晚都会知道。

    nbsp这对他日后的名声,是很有好处的。

    nbsp接着张新说道:“明日我要升朝,劳烦鲜于卿告知百官。”

    nbsp“诺。”

    nbsp次日,张新上朝,将田楷谏言的吏治之事说了一下,要求郡府派出监察人员,监督县乡各级官吏。

    nbsp同时命令新上任的南部督邮陈松起驾巡县,整治各县中盗匪、游侠的问题。

    nbsp退朝后,张新让严进留了下来。

    nbsp“严老,郡中工匠可有会造纸之人?”

    nbsp严进一路跟随张新,造木筏,备兵甲,出力甚多,因此张新在得了太守之位后,辟他为工曹掾,总领郡府以及黄巾的所有工匠。

    nbsp“有。”严进回道。

    nbsp和帝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一说发明),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东西,造出了“蔡侯纸”。

    nbsp不过蔡侯纸的制作工艺复杂,且容易损坏,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书写还是以竹简为主。

    nbsp渔阳作为郡府,对纸还是有些需求的,因此府内有一些会造纸的工匠。

    nbsp“我意改进造纸术。”张新开门见山,“你去将那些会造纸的工匠都集中起来,命他们研究新纸。”

    nbsp“诺。”严进应了一声,随后问道:“不知明公对新纸作何要求?”

    nbsp“要适合书写,结实耐用,还要能长时间保存。”张新说道:“同时还要成本低廉,能大规模制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这......”严进为难道:“恐怕极难啊......”

    nbsp“无妨。”张新微微一笑,“我给你提个醒,可用桑皮、麻、楮皮、竹等物制作,尤其是竹。”

    nbsp“耐用方面,可取胶溶于纸浆,再加以黄蘖汁驱虫。”

    nbsp造纸的原材料张新知道,但工艺他不知道,只能把他所知的材料都告诉严进,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nbsp古人只是没有WIFI和手机,并不是傻。

    nbsp“大帅竟也懂得造纸?”严进惊奇道。

    nbsp“去做吧。”张新没有回答,“要钱,去府库里拿,要人,你找张牛角调。”

    nbsp“诺。”

    nbsp严进躬身行礼,转身离开。

    nbsp张新看着他的背影,微微一笑。

    nbsp从东汉到唐末的士族门阀政治,说白了就是对知识的垄断。

    nbsp这些士族利用古代知识传播不便的特点,垄断了所有书籍。

    nbsp东汉的底层教育十分普及,朝廷甚至将“学”之一事,纳入了郡县官员的考核体系中。

    nbsp然而,底层百姓所能接触到的,无非就是类似于《孝经》这种劝人向善,有利于统治者稳定的书籍。

    nbsp说得难听点,就是愚民用的书籍!

    nbsp张角的《太平经》也算,所以他在造反前,还蛮得朝廷看重的。

    nbsp而真正能学到东西的书籍,都垄断在世家大族的手里。

    nbsp张新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知识的垄断!

    nbsp只有打破垄断,底层才能向上流动,国家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不是像魏晋南北朝那般,整个国家一潭死水。

    nbsp打破垄断的第一步,就是造出足够便宜,足够多的纸!

    nbsp有了足够便宜的纸,百姓才能读的起书。

    nbsp等到天下的读书人足够多了,他就可以开科取士了。

    nbsp虽然这需要很长时间,不过张新今年才十七岁,他有足够多的时间,等待天下读书人成长起来。

    喜欢。

第65章 我有足够多的时间[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