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幸好遇见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5章 旧案存疑[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拓跋仁回洛阳前,将手下的氐族、柔然族等军士三千多划拨给鲁爽,为他补齐一万军士。

    nbsp鲁氏兄弟回归南朝,肯定不能带着这些人。因为他们更习惯北方,肯定不愿意投靠南朝。

    nbsp如何处置他们,成了一个麻烦。

    nbsp鲁秀道:“大哥,按规定,我必须回平城,跟在皇上身边。你让这些人护送我北行。到了虎牢关,我带他们去找三弟,让他们在三弟的大营驻扎下来。我和三弟找机会带着三弟的亲信悄悄南下溜走,他们即便知道了也不敢追我们。”

    nbsp鲁爽道:“也只有这样了。这些人与我们无仇无怨,咱们没必要杀他们。再说了,他们三千多人,咱们的人也才六七千。火拼起来,动静太大,咱们的牺牲也不会少。二弟你这个法子最合适。不过,你要万分小心。皇上这次准你假期,但他一定会有后手。千万不能大意,否则万劫不复。切记、切记。”

    nbsp“我懂的。大哥,你保重。咱们寿阳见。”鲁秀道。

    nbsp按照与南平王的约定,他们兄弟三人率亲信军士南下,直抵寿阳。在那里等待宋国皇帝的旨意。

    nbsp程天祚则会想办法由拓跋焘大营出来,经瓜步到建康。

    nbsp兄弟二人将细节再次过滤一遍,确信没有疏漏了,这才分头开始行动。

    nbsp鲁秀拿着大哥兵符,将三千多杂族军士领出来,带着他们奔赴虎牢关。

    nbsp鲁家三弟鲁瑜军职是护军校尉,带三千军兵驻扎在虎牢关附近一处大营。

    nbsp虎牢关要塞内驻扎着其他魏军。不过没有战事时,大家互相来往并不多。

    nbsp鲁瑜找个借口,将自己的队伍拉出大营,让鲁秀带来的人马驻进去。

    nbsp半夜,鲁秀、鲁瑜俩兄弟领着鲁瑜的三千亲信精骑,按事先选定的路线,快速南下,向寿阳方向狂奔。

    nbsp等到拓跋仁接到军报,发现鲁瑜队伍行动异常时,俩兄弟的人马已经奔出百里开外了。

    nbsp拓跋仁下令追赶,自然是徒劳无功。

    nbsp于是,拓跋仁立即奏报朝廷,并向皇帝拓跋焘上折请罪。

    nbsp此时的皇帝拓跋焘,正在盱眙城边的大军帐里,发誓要踏平盱眙城。

    nbsp因为,他被宋国辅国将军臧质的尿酒气到了,几乎就要发狂。

    nbsp寿阳城。

    nbsp豫州刺史府。

    nbsp南平王刘铄、骁骑将军王方回、后军参军梁坦、陈弥等站一边。

    nbsp鲁家三兄弟鲁爽、鲁秀、鲁瑜站另一边。

    nbsp宋国朝廷特使、太监桂玖冰宣读皇帝刘义隆的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汉族忠烈后人鲁爽、鲁秀、鲁瑜三兄弟暨义士万另九百者……命鲁爽为司州刺史、征虏将军,督司州、陈留、东郡、济阴、濮阳诸军事;命鲁秀为辅国将军,荥阳、颖川二郡太守;鲁瑜为破虏将军,汝阴内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鲁爽进驻义阳郡城(信阳)后,皇帝又命加nbsp督义阳、宋安二郡。

    nbsp鲁秀到任后,加南平王府参军。

    nbsp鲁爽、鲁瑜手下将校尉曲官员,都得到相应任命。

    nbsp南平王代表皇帝,向鲁家三兄弟赐下大量金币、财宝。

    nbsp另一边,程天祚在鲁家兄弟行动之前,找个借口向皇帝拓跋焘告假,偷偷溜到瓜步城,乘舟过江,逃回建康。

    nbsp皇帝刘义隆亲自接见,封宛郡公,担任山阳太守。

    nbsp原山阳太守萧僧珍,因决堤水淹魏军,立功高升。

    nbsp*****

    nbsp萧西风“住”在尉武戍,距寿阳城50里。

    nbsp以他的修为,50里距离就是几息功夫。

    nbsp如果是平常,寿阳城里发生的事,他不会感兴趣。

    nbsp但现在,他想顺便查查自己与四个老乡的死因,所以经常盯着南平王府参军梁坦、陈弥。

    nbsp因为这点,鲁家三兄弟叛魏归宋的经过,萧西风比较清楚。

    nbsp这天,萧西风如往常一样,隐身在梁坦附近。

    nbsp陈弥来找梁坦,经卫士通传后进了客厅。

    nbsp二人很熟,无需多礼。

    nbsp梁坦伸手示意对方请坐,然后亲自倒上茶。

    nbsp陈弥端杯抿了一口,道:“顺之兄,彭城王的事,你听说了吗?”

    nbsp梁坦字“顺之”。

    nbsp梁坦:“不久前听说了。”

    nbsp陈弥盯着对方:“顺之兄认为彭城王会自杀吗?”

    nbsp梁坦侧耳倾听一会,摇头道:“当然不是。不过,惟予兄,这不是咱们能够议论的事。”

    nbsp“惟予”是陈弥的字。

    nbsp“我知道。”陈弥道:“这不是就顺之兄和小弟两人吗?我提这事,是因为裴肃之。”

    nbsp“裴肃之?他怎么啦?”梁坦问。

    nbsp陈弥:“顺之兄还记得那年西征仇池的事吗?裴方明将军带着咱们五人出京:刘康祖、王方回两位将军,你、我、肃之三位参军。康祖将军向咱们俩布置了一项任务…”

    nbsp暗处的萧西风听见这几句,马上精神起来。他知道他们的话题应该是自己要追查的事。

    nbsp“嘘…”,梁坦伸食指点在上下唇,示意对方不要说出来。然后道:“过去这么多年,刘将军也已不在,这事以后不要再提。没有益处。…这与裴肃之有什么关系?”

    nbsp“是这样,”陈弥道:“裴肃之一直不信钱塘五人是意外死亡,他询问过我多次。我的回答自然是意外。我们都知道:钱塘战阵是彭城王府家兵。刘将军命令我们做掉他们,自然是得到上面的旨意。裴将军后来坐罪被杀,据说与此也有点关系。奇怪的是,这么多年,裴肃之一直没事。不过…”

    nbsp见陈弥停住话头,梁坦坐直身子道:“不过什么?”

    nbsp陈弥一笑:“不过,我发现,裴肃之最近两次收到过从盱眙寄出的信件,落款是郡守府沈字。前天我与他闲聊,套他话,得知与他通信之人是盱眙郡太守沈璞,这位沈太守是已故沈林子将军之子。”

    nbsp听到“沈林子之子”几个字,梁坦倒没什么,暗处的萧西风则差点叫起来。

    nbsp自己一直想找沈林子大人后人,这不就有线索了吗?

    nbsp梁坦问:“那又如何?”

    nbsp陈弥一字一句道:“我怀疑,裴肃之一直在调查钱塘五人之死的真相。他与沈璞大人通信,是最近的事,也就是臧将军到盱眙城之后的事。钱塘战阵五人,在成为彭城王家兵前,是沈氏兄弟手上的王牌。”

    nbsp梁坦听到这,脑筋有点转不过弯来。

    nbsp不为别的,而是他听陈弥那意思,好像臧质将军也卷在那件事情里?

    nbsp刘康祖将军已死,自己和陈弥与太子断了联系,也就是没了靠山。

    nbsp如果臧质将军对自己二人有什么恶意,那就麻烦大了。

    nbsp隐匿在暗处的萧西风,心里则暗喜几次:

    nbsp一是自己的猜测基本得到证实。

    nbsp二是知道了沈林子大人后人消息。

    nbsp第三,似乎那位脾气火爆的臧将军,也不属彭城王、沈氏兄弟的对立方。

    喜欢。

第375章 旧案存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