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未雨绸缪[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按这时代人的平均寿命算,萧西风满四十岁,已是人过中年了。
nbsp他和几位古桑老乡的两次军旅生涯,过程与结局都十分相似。
nbsp前一次,老板沈田子将军本来建立了不世功业,可是却擅杀上官、主将王镇恶,也导致自己命陨。
nbsp在皇帝刘裕的强力干预下,才落得个无功无过结论。
nbsp这次,主帅朱修之坚守滑台城,统帅有方,杀得魏军赫赫有名的安颉将军硬是没任何优势。
nbsp可最终因为军中断粮,朱将军率全城投降了。
nbsp皇帝刘义隆也没追究朱修之责任,没有褫夺他过去的荣誉和封赏热,也没为难他家人。
nbsp当然也绝不可能给他颁奖。
nbsp上万将士在滑台城的累累功勋,自然也就无声无息湮灭了。
nbsp宋国军中,但凡对萧西风几人有点了解的,都知道他们累积的军功,足够封侯赏地。
nbsp可偏偏兵部的档案里,一笔都不曾记载在册。
nbsp萧西风五人回到乡里,搞完与亲朋好友、乡里乡亲的例行应酬后,五人轮流做东,几乎每日都在一起宴饮。
nbsp其实也在商谈今后的计划。
nbsp以前,钱塘县所在的会稽郡乃至扬州,就是传统的吴地。
nbsp无论是三国时代,还是西、东两晋时代,中原汉族人一旦遭到北方胡族攻击,政权瓦解,他们就往吴地迁徙。
nbsp吴地本地人是有苦难言。
nbsp一是因为那些迁徙来的族群,都是上级朝廷的高门大户。
nbsp他们不但有身份地位,有权有钱,还有军队。
nbsp吴地在那些外来人眼里,是属地,是子民,甚至是奴才。
nbsp但凡有点嫌弃意思,那就是刀枪伺候。
nbsp吴地人根本做不了主。
nbsp二者,大家都是同族同根。同胞遭到异族侵犯、驱逐,吴地人从道义上不能拒绝。
nbsp第三,吴地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朝,汉末,也经历无数战乱,人口一直稀少。
nbsp北方人带着钱财、精壮人口、俘虏等来到吴地,对当地变得富裕,起了关键作用。
nbsp所以,吴地人即便内心对北方客族有些惧怕、排斥,也没有、不敢表露出来。
nbsp现在,经过历史长时间沉淀,吴地已经是吴地本土人与北方客族共同的吴地了。
nbsp即便北方得到光复,北方南迁家族的后裔里,起码有一半不愿迁回到北方去。
nbsp再说了,中原汉人南迁后,中原土地也不是空着。
nbsp那里已经被更北的几个民族占据了。
nbsp鲜卑、匈奴、羌、氐、羯等族,花那么大代价攻打中原,目的就是为了土地、人口。
nbsp中原土地被胡族占领时,有本事、机会南迁的都是大族。
nbsp小族、底层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他们依然留在当地。
nbsp南迁中原人宣扬说,这些留在当地的同胞受到胡族如何如何的凌辱、压榨…等。
nbsp其实,站在底层人角度,从胡族人那里受到的欺辱,与汉族同胞给予的欺辱,没多大区别。
&
第319章 未雨绸缪[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