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幸好遇见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2章 北上京口[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萧西风五人作出了再出江湖的决定,也就没有犹豫。

    nbsp他们用一天时间交代了一些事,第三天就随孙延安校尉出发。

    nbsp其实这些年,他们将古桑里变成了古桑乡,护里队变成护乡队,人数由60多人变成120多人,也是受到很大压力的。

    nbsp古桑乡的顾家就是会稽郡顾家的旁支,同枝连气,往来频繁。

    nbsp朝廷的策略是压制士族大家,那么,以顾家为首的古桑乡也就在县衙的“黑名单”上。

    nbsp只是古桑乡这些年土地、人口增加的数据实打实摆在那。

    nbsp人口数据是行政区域划分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田地。

    nbsp古桑里的人口数,十年左右时间,由过去的不到2千增长到接近1.3万人。

    nbsp县里实在压不住了,不得不批准由里改乡。

    nbsp东晋时期,吴地和豫地、荆地一样,各个州、郡、县的人口、土地管理都有两套体系。

    nbsp一套是当地本来的体系,一套是北方南迁士族形成的体系。

    nbsp也就是说,朝廷为了安置南迁士族,在南方各州、郡、县里划出一块区域,交给南迁士族使用、管理,并按一定条件,给他们封了州刺史、郡守、县令、将军、校尉等一整套官衔。

    nbsp开始时,这些南迁士族管理的区域不向朝廷纳税,朝廷反而有补贴。

    nbsp朝廷保持这一整套体系的目的,一是表明朝廷收复北方故土的决心。万一打回去了,官僚体系可以马上运作。二是为了分开南北人群,避免南北士族发生冲突。

    nbsp一百多年过去,眼看东晋收复北方无望,朝廷实际掌权者刘裕强力推行“土断”制度,也就是要南迁士族区域的人口随土地固定下来,登记造册,与南方人统一缴税。

    nbsp推行土断制后,也就没有什么南迁、当地两套体系制度了。

    nbsp此后,土地买卖就更加方便,没了限制。

    nbsp过去,南迁士族不许随便到处买地,本地人也不得购买分配给南迁家族的土地。

    nbsp土断后没了这一限制。郡县之下,南方、北方人基本只在谈论祖籍时,有所区别。其它的分不出有什么不同。

    nbsp萧西风五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购置了大量土地,用优厚条件招募了许多人口。古桑乡也是因此由里变成乡的。

    nbsp乡的经济实力、保安实力增强了,萧西风等人感到,古桑乡政治地位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nbsp因为古桑乡没人纳入九品中正制考核范围。

    nbsp也就是,古桑乡没有出大官。

    nbsp钱多了,打架更厉害了,上头却没人罩着。

    nbsp——这是最危险的状态。

    nbsp富裕惹人眼红,武力强又容易授人把柄。

    nbsp要是哪天县、郡老爷成心收拾一下古桑乡,或者哪位将军手头紧、有意敲诈一下古桑乡…古桑乡就只能任人宰割,没有还手的力量。

    nbsp这不是臆想,而是发生过。

    nbsp只是外人的出手还是试探性质,没有狠咬一口。

    nbsp古桑乡也是采取破财免灾、息事宁人的态度对待。

    nbsp但也足以让古桑乡几位长老警惕了。

    nbsp他们一起找萧西风商谈过,恳请他想想办法。

    nbsp他们都明白,古桑乡如今的局面,是萧西风在幕后一手造就的。

    nbsp解除古桑乡危机,当然还是得靠他。

    nbsp萧西风也设计过几套方案。但都略显蛮攼。

    nbsp孙延安的到访,倒是对萧西风有所启迪。

    nbsp扯虎皮做大旗,投入彭城王府,到

第302章 北上京口[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