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东归[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穆之的突然去世,彻底打乱了刘裕的计划。
nbsp因为,此时的刘穆之,对刘裕来说太重要了。
nbsp远征军十几万人、几千里后勤供给线,是他在筹划、打理。
nbsp晋国朝廷的主要事务,也由他做判断、决策。
nbsp建邺城里形形色色的不安分家伙们,也是他在人盯着。
nbsp他倒下了,刘裕还怎么安心在前线指挥作战?
nbsp说不定过几天粮草供应就出问题了?
nbsp或者,朝廷各部门推诿扯皮、勾心斗角,要么运作瘫痪,要么火花四起。
nbsp还有,野心勃勃之徒们,趁着刘穆之离世,刘裕不在首都,很可能会跳出来搅事。
nbsp刘裕心急如焚。
nbsp他思索良久,决定放弃原定的乘胜覆灭大夏国计划。自己先回建邺,稳住后方再说。
nbsp做出决定后,他在临时都督府召集众人开会,宣布自己的决定:
nbsp任命桂阳公刘义真(刘裕次子)为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驻守长安。刘义真成为西北地区最高长官。
nbsp任命王修为安西将军府长史。实际上是西北最高政务官。
nbsp王镇恶为安西将军府司马,领冯翊太守。实际上是西北最高军事指挥。
nbsp又任命沈田子为中军参军,领咸阳、始平二郡太守。守长安西北边。
nbsp任命毛德祖为中军参军,领秦州刺史、天水太守。守长安北边。但此时秦州、天水并未收复,毛德祖的职务,只有中军参军是实职。
nbsp任命傅弘之为中军参军,雍州刺史。守长安东边。
nbsp刘裕留下自己次子刘义真坐镇西北,给他配备如此强大的班子。表面看起来,完全镇得住西北地区。
nbsp实际上,除了归心似箭、影响判断的刘裕自己,不少人看出这里面隐患深重。
nbsp敢于当面提出异议的是沈田子。
nbsp他秉性耿直,又一向得到刘裕器重。于是联络傅弘之,私下找刘裕提意见。
nbsp二人见到刘裕,行礼过后,沈田子道:“禀主公,属下认为对长安的安排欠妥。王修、王镇恶两位大人都属关中人。二少主年幼,他们把持政军两面,坐大之后,一旦起贰心,收拾起来很难搞。”
nbsp傅弘之附和道:“禀主公,属下同意沈大人看法。”
nbsp刘裕此时记挂着建邺那边,二人又是完全信任之人,于是脱口而出道:“当年钟会任主帅出征蜀汉,为什么不敢造反,不就是有卫瓘节制他吗?吾让你二人和毛德祖在长安城周边布防,留下一万精兵给你们,还怕他王镇恶造反?”
nbsp刘裕说的典故,是曹魏末期灭蜀国时发生的事。魏国主帅钟会、先锋邓艾、主力大将诸葛绪等大佬间内斗,结果遭到团灭。前线仅存的最大受益者是监军卫瓘。
nbsp二人听了这话,沉默下来,不再坚持。但心情沉重。
nbsp面对西征军可能出现的内讧,二人心里不是滋味。
nbsp因为刘穆之之死,刘裕心情不佳,勉励了二人两句,打发他们回去。
nbsp安排好长安这边的事情后,刘裕带着檀道济、沈林子、蒯恩、朱超时、朱龄石等人,乘船由渭水入黄河,顺流而下,往东而去。
nbsp*****
nbsp本来,晋国北部、西部,领土接壤的
第286章 东归[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