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幸好遇见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9章 静等大戏[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韦西风的心愿是:三国覆灭,晋朝建立后,逼迫中原朝廷承认交州独立。

    nbsp因为中原更大的混战会接踵而至,延续几百年。交州只有与中原切割,才能保证岭南百姓不受北方战乱影响。

    nbsp至于交州是独立成王国,还是保持现状,那是士燮大人与八大家族要考虑的事。韦西风不想操心。

    nbsp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辅助士家和八大家族保护岭南和平,而不是大难临世力挽狂澜。

    nbsp如果无人在乎岭南安宁,自己则保护好家人即可。

    nbsp别动队以前接受的任务,韦西风无意去打听,更不想干涉。

    nbsp左护军府里,继续培训着90名队员。早就可以结业了。

    nbsp但都督大人士壹没有下达指令。韦西风也不催问。

    nbsp与魏、蜀、吴地百姓相比,岭南本地人确实算是幸运的。

    nbsp三国政权中,韦西风最厌恶的是刘备蜀汉,鸠占鹊巢、鱼肉本地人。

    nbsp天下13州,魏占其9,吴有3州,蜀国独处益州。在没有丝毫可能颠覆曹魏政权的情况下,诸葛亮五出祁山,纯粹是为战争而战争,以战争借口实施军管政策。实为益州祸害,后期三国首贼,其罪当诛十族。

    nbsp其次可恶的是孙吴政权。

    nbsp但孙权有自知之明,多次想向曹魏称臣,结束战争。

    nbsp可是刘备在诸葛亮怂恿下,坚决不与孙权同步。这使孙权受到来自江东士族和淮泗集团攻伐派的巨大压力。只得放弃归顺计划。

    nbsp这个时代,曹魏势力是另外两国的数倍。魏国统一中原,是相对最优选择。

    nbsp之所以说是相对最优,是因为韦西风觉得:如果三国加上交州,四方坐下来协商,放弃统一,和平共处、互通有无——这才是最佳方案。

    nbsp民族、信仰、习惯、文明程度…都存在巨大差距,为什么执着于天下统一呢?

    nbsp少数野心家为了自己的信念、欲望,举统一大旗,把天下百姓拉进杀戮战场。统一之后,以天下人为刍狗,满足自己个人权力私欲。

    nbsp当然,他们都编造了完美理论和伟大口号。

    nbsp韦西风知道中原统一不可阻挡。但是历史走向是:统一之后,有更大灾难接踵而至。

    nbsp站在岭南立场,交州置身事外,是唯一避免战乱的办法。

    nbsp他也只能是这样想了。

    nbsp令他十分安慰的是,岭南八大家族和210万百姓,都深明事理,心愿都差不多如此。

    nbsp*****

    nbsp魏国王凌谋反给平定了。

    nbsp王凌死了,司马懿也死了。

    nbsp这是魏国政权里,最顶层天花板级的塌陷。

    nbsp作为司马懿长子,司马师接手了他的大部分关键权力。

    nbsp王凌死了,东部战区司令员的位置不能空着。司马师让哥们、扬州刺史诸葛诞就任镇东将军。

    nbsp同时调任文钦担任扬州刺史。

    nbsp他们二人是面对吴国防务的一、二把手。

    nbsp这年5月,吴国皇帝孙权病死,10岁太子孙亮即位。

    nbsp吴国的一干老臣,均已凋零。陆逊、顾雍、张昭、诸葛瑾…都先后去世。

    nbsp诸葛恪之前因为太子孙登之死,受到牵连,被贬为县令。但很快就启复重用了。

    nbsp其父诸葛瑾死后,他一路高升,成为太傅。

    nbsp孙权临死前,任命他为大将军,指定他为首席托孤大臣。

    nbsp诸葛恪手握了吴国军、政大权。

    nbsp司马师刚从父亲手里接过权力,得到来自吴国信息后,觉得应该趁此机会进攻吴国,树立威望。

    nbsp于是,他下令出动三路大军,南下攻打吴国南郡、武昌、东兴。

    nbsp其中东路军7万人,由司马师弟弟司马昭率领,直扑东兴。

    nbsp而吴国方面,大将军诸葛恪率4万军队,在东线出迎司马昭。另外两线坚守城池不出战。

  &n

第229章 静等大戏[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