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断线[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楼兰国出征乌孙国的战争,固然与乌孙国结下了深仇,然对西域30多个国家的震慑极大,有利于楼兰国东西方商贸中转地位的提升。
nbsp此后许多年,楼兰国再没遭到任何挑衅。
nbsp楼兰城也越来越繁荣,秩序越来越好,商人越来越多,形成良性循环。
nbsp哈密新城建立,主要是辐射周边牧场,为牧场服务。新城成为专门的马、驼、羊、牛等家畜的集散地。
nbsp韦西风屠尽哈密周边的马匪后,哈密就不用他操什么心了。所以他主要仍是住在楼兰城。
nbsp再说,他毕竟是楼兰国军队先锋营校尉,虽然没仗打,点卯还是要的。
nbsp*****
nbsp这些年,遥远的中原秦国发生了几件大事。
nbsp秦国国王秦昭王,在位时间56年了。他是在位时间很长的一位国王。
nbsp他重用白起为上将,用范雎为丞相。
nbsp同时期的赵国有上将廉颇和丞相蔺相如,他们为后世留下“将相和”的美谈。
nbsp但秦国的将与相却不合。主要原因是:丞相范雎比蔺相如的才能更加杰出,但气量颇有不如。
nbsp范雎通过献计搞垮上任丞相上位时,白起已经是上将军,而且一直和前丞相魏冉配合较好,自然不会去巴结他。
nbsp范雎心里记上了。
nbsp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对赵国“趁他病、要他命”,一鼓作气干垮它。
nbsp范雎却担心白起地位越稳,越不利于自己做大,于是从中作梗,在秦王面前吹风说:若此时秦、赵两国拼个两败俱伤,只是遂了魏、齐、楚等国的意。
nbsp秦王便否决了白起的计划。
nbsp过了两年,秦王觉得不对,决定还是要先把赵国打趴。
nbsp但白起觉得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不愿领兵。谁愿意谁打去!
nbsp秦王不理白起反对,直接下令他领兵出发。
nbsp这时候,范雎就对秦王说:白起带着很大的不满情绪出发,他手上的兵又那么多,只要有人点拨一下,他可能就会谋反。
nbsp秦王一听丞相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诏对白起免职、夺爵,黜为士卒。
nbsp“黜为士卒”对上将军白起来说,是最大侮辱。
nbsp范雎觉得还不够,留着白起一命,自己风险太大。于是接着吹风,说白起一发牢骚,他原来的部下就为他鸣不平。这对军心很不利。
nbsp秦王便于公元前257年赐死了白起。
nbsp战国四大战神之首就此陨落。
nbsp顺便插一句,几十年后的大将王翦就是吸取白起教训,助秦始统一中原后,立即请辞,归隐乡野,不知所踪。
nbsp军神王翦急流勇退后,军中没了定海神针。
nbsp后来陈胜起义、六国造反,秦朝军中再无中流砥柱,无力维护统治,二世而亡。
nbsp这种可叹的结局,不得不说与王翦隐退有间接关联。
nbsp回到正题,上将军白起的死,和他所受的侮辱,寒了许多将士的心。
nbsp范雎是非常聪明的人,要不然,他也搞不垮太后芈月一党、搞死上任丞相、并搞死白起。
nbsp范雎觉得继续待在朝廷,自己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于是称病请辞丞相,不达目的就坚持闹腾。
nbsp秦王只好批他辞职。
nbsp后来范雎病死,也算寿终正寝。
nbsp白起被黜为士卒,接着又被赐死。他的弟弟白明自然跟着遭了殃。
nbsp白明一死,辅家的生意自然受影响。
nbsp但凡经一下手的,都能给辅家设置点难度。
nbsp慢慢越来越不好搞。
nbsp甲方没了照应,乙方步履艰难实属正常。
nbsp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庄王继位。未来的秦始皇就是秦庄王的儿子。
nbsp此时,经管西域补给线的太尉府军需郎官赵宇,其家族与白家素有罅隙。
nbsp赵宇一上任,就宣布暂停西域补给线,先查账。他派人通知辅家:生意停下;派人带着账本来咸阳核对。
nbsp辅家一直是由辅宽与秦军交接。他带着账本,与几个家族卫士、随从一起,到咸阳去找赵宇大人。
nbsp哪知在咸阳一等几个月,也没见到赵宇。
nbsp辅宽心知不妙,也无可奈何。
nbsp他派两个卫士护送一个心腹回楼兰城,告知家主辅承曦:自己在咸阳见不到管事之人,但得继续等候;家族生意不能指望原办法,须另谋出路。
nbsp辅承曦听了情况汇报,大概也明白了形势。
第24章 断线[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