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南宋:我靠抽奖打造现代军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6章 宋理宗的小算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理宗心想,若能花点钱就买来和平,何乐而不为呢。

    nbsp众所周知宋朝是个非常没骨气的王朝,发达的经济和软弱的军事,导致宋朝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习惯:能花钱尽量不动手。

    nbsp花钱买和平几乎成了大宋的优良传统。

    nbsp先说说北宋吧,先是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每年给辽国岁币10万两、绢二万匹。

    nbsp又和西夏签订“庆历和议”,每年给西夏岁币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

    nbsp又和辽国签订“增币协议”,在澶渊之盟规定的岁币基础中,再增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nbsp又和金国签订“海上之盟”,将原给辽的岁币转纳于金国。

    nbsp到了南宋时期就更夸张了,岳飞明明打了胜仗,屡败金军。可宋高宗和秦桧还是和金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向金国称臣,每年向金国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史称“绍兴和议”。简直是丧权辱国!

    nbsp还有什么隆兴和议、嘉定和议……都是南宋和金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nbsp最恶心的是“隆兴和议”还规定南宋对金不再称臣,改为叔侄关系,南宋不但每年要给金国纳贡,还要称金国为叔。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宋庭竟然也欣然接受。真是一点骨气都没有!

    nbsp当然,宋朝也不是傻子,花钱买和平背后也有一定的经济逻辑。

    nbsp比如和辽国的檀渊之盟,明明打赢了为什么还要向辽国缴纳岁币议和?

    nbsp因为宋朝工商业发达,经济强大,两国停战后,在双方贸易中宋朝占据很大优势,赚取的白银远超过给辽国的岁币。事实上是宋朝赚了。

    nbsp这使得宋朝形成了花钱买和平,再利用生产力赚钱的传统。

    nbsp宋朝成为了生意人,从此再也不重视军事投入,军队只充当维持内部稳定的工具,导致宋朝一直没能建成一支可以抵御北方游牧骑兵的军队。

    nbsp总的来说就是长期重文轻武导致宋朝武力值低下,进而导致宋朝统治者没骨气,苟且偷安、消极防御思想严重。

    nbsp花钱买和平变成传统,大臣也都是投降派,整个朝廷投降倾向明显。

    nbsp如今襄阳告急,面对强大的蒙古铁骑,宰相郑清之再次提出花钱买和平的建议。

    nbsp理宗也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不就是每年给蒙古点岁币吗,那都不算事。只要不打仗怎样都行,就算让自己向蒙古称臣,也是可以考虑的。

    nbsp等议和之后就和蒙古通商,每年给出去的岁币甚至能成倍赚回来,到时候还是大宋赚到了,不亏!

    nbsp理宗刚想批准郑清之的花钱议和的建议,就见班部丛中又站出一人来。

    nbsp只听那人道:“陛下万万不可!”

    nbsp说话之人乃是枢密使乔行简。

    nbsp(注:宋朝枢密使相当于现代的国防bz,主管军国大事,地位仅次于宰相。)

    nbsp“乔爱卿有何见地?”

    nbsp宋理宗见说话之人是乔行简,不由得暗道不妙,不为别的,只因现今朝廷党争严峻。

    nbsp大臣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宰相郑清之的派系,另一派就是

第146章 宋理宗的小算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