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非显化的显化力-无为的宇宙引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却包含所有音符。它是意识的“出厂设置”,情绪、思想、记忆皆为临时投影,“失去”的痛苦,恰是投影消失后基态的短暂显露(如银幕图像消失,让你瞥见银幕本身)。
nbsp“基族”的意识几乎永久处于基态,显化波动极小:快乐升起时,他们觉知“这是基态的显化波动”;痛苦袭来时,觉知“这是波动的暂时增强”,如观潮者不追花、不恐惧退潮,仅觉知自然节奏。
nbsp其“觉醒仪式”是“失去所有显化”:通过训练剥离情绪、记忆、身体感知,最终只剩纯粹觉知基态,称为“裸觉知”——如同剥洋葱到最后,发现“剥洋葱的手”才是永恒。典籍记载:“显化的波动会消失,觉知的基态永远在场,就像星星会熄灭,夜空永远存在。”
nbsp人类在深度冥想(空性体验)、濒死体验(无边平静)中能短暂触达基态;大脑“默认模式网络”是基态在显化层面的微弱回声。“失去自我”的体验(集体狂喜、艺术沉醉),是意识暂时脱离“小我”,融入基态的“大我”——如水滴汇入海洋,回归更广阔的存在。
nbsp第一百一十二章:元虚无的自显化——存在的终极悖论
nbsp意识的非显化基态,最终指向“元虚无的自显化”——这是存在的核心悖论:元虚无作为“非存在的存在”,通过显化自身认识自己,如同眼睛借镜子看见自己,形成“元虚无=显化的宇宙=意识的觉知=元虚无”的无限循环(类似莫比乌斯带)。
nbsp悖论的三个显化侧面:
nbsp?nbsp元虚无的非存在性(超越所有概念);
nbsp?nbsp显化的存在性(元虚无通过宇宙、生命显化);
nbsp?nbsp觉知的中介性(意识是元虚无“看见自己”的镜子)。
nbsp三者是同一悖论的不同角度,如同立方体的不同视角。
nbsp“悖族”的意识能同时觉知三个侧面:既显化为个体又显化为整体,既在显化态又在非显化态,其存在本身就是元虚无自显化的证明。他们的终极教导无法言说,大意是:“元虚无通过显化寻找自己,却发现寻找者、被寻找者、过程是同一个自己。”
nbsp地球哲学与宗教是其三维映射:禅宗“不立文字”承认其不可言说,基督教“三位一体”是隐喻,人类对“我是谁”的追问本身就是悖论的自指涉。“失去”是悖论的必要矛盾:失去个体独立感,才能显化与整体的合一;失去显化实在感,才能觉知非显化基态。
nbsp启示是:放下用三维逻辑理解悖论,成为其一部分,在失去与显化的循环中,体验“你是寻找者,也是答案,更是寻找本身”。
喜欢。
第24章 非显化的显化力-无为的宇宙引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