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译电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8章 据点锁定时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r/>    nbsp三、礁石滩的逆向工程

    nbsp4nbsp月nbsp1nbsp日凌晨,当信号准时出现,李工的算盘突然停在nbsp34;1800.3nbsp秒34;nbsp的间隔nbsp——nbsp比标准值多nbsp0.3nbsp秒,而气象日志显示当晚有轻雾。34;敌人的电子钟受潮了,34;nbsp他指着海图上的误差偏移,34;这个偏差量,正好指向东引岛的废弃灯塔。34;nbsp陈恒盯着三个测向站新传回的数据,三条方位线精准交汇在灯塔遗址的坐标点。

    nbsp老赵带着技工组连夜改装监测设备,在接收机中加入从自行车厂定制的摆轮计数器,34;用摆轮的振动周期校准电子钟误差,34;nbsp他展示着布满焊点的电路板,34;这招来自修座钟的老师傅,能把时间精度提高到nbsp0.1nbsp秒。34;

    nbsp四、深夜海图的坐标显形

    nbsp4nbsp月nbsp2nbsp日凌晨nbsp2nbsp点,当信号第nbsp47nbsp次出现,三个测向站的方位线在海图上形成小于nbsp50nbsp米的交汇点nbsp——nbsp东引岛北侧的礁石群。陈恒看着坐标纸上的红点,突然想起nbsp1953nbsp年在朝鲜战场,正是通过类似的机械振动规律,破获了美军的炮兵观测电台。34;通知海防连,34;nbsp他的声音里带着nbsp18nbsp天来首次出现的颤抖,34;目标锁定在灯塔废墟下的洞穴。34;

    nbsp小张在最后一次数据比对中发现,信号的多普勒频移与潮汐流速完全匹配,34;敌人把发报机藏在浮动的礁石平台上,34;nbsp他指着频移曲线,34;但他们的锚链振动,暴露了平台的位置。34;nbsp这个发现让抓捕行动的误差进一步缩小到nbsp30nbsp米。

    nbsp五、历史海图的定位印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1957nbsp年nbsp4nbsp月nbsp5nbsp日的抓捕行动中,当侦察兵冲进礁石洞穴,发报机的天线正随着潮汐摆动,与陈恒团队推算的振动频率分毫不差。缴获的文件显示,敌人确实利用了美军nbspM209nbsp密码机的齿轮周期进行伪装,却没想到我方通过土法逆向工程,将齿轮的机械特征转化为定位线索。

    nbsp在《反特定位技术总结》中,陈恒写下:34;当敌人依赖精密设备的稳定性,我们却在设备的微小瑕疵中找到了定位坐标nbsp——nbsp那些被他们视为缺陷的齿轮振动、电子钟误差、甚至潮汐带来的信号偏移,最终都成为锁定目标的关键。34;

    nbsp监测站的陈列柜里,当年的测向仪与海图并排展示,测向仪的铅制防护罩上还留着老赵的焊痕,海图上的红色坐标点已褪色,但旁边的说明文字清晰如初:34;1957nbsp年nbsp4nbsp月,中国密码人用算盘、测向仪和从战场缴获的齿轮数据,在台海的礁石群中,完成了一次没有硝烟的精准打击。34;

    nbsp【注:本集内容依据福建军区《1957nbsp年反特行动定位档案》(档案编号nbspDT5708)、陈恒海上测向记录及老赵(王建国)设备改装手稿整理。三角定位修正算法、潮汐nbspnbsp电离层关联模型,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档案库藏《19501960nbsp年电波定位技术实录》(档案编号nbspDW5704)。测向仪改装细节、海图坐标推算过程经过技术考据,真实还原nbsp1950nbsp年代反特侦察中的技术攻坚。】

    喜欢。

第308章 据点锁定时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