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密学初萌,探索前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卷首语
nbsp【画面:1954nbsp年早春的哈尔滨,哈军工校园内,积雪尚未完全融化,一群身着军装的年轻人正捧着厚重的书籍走向教室。镜头特写教室黑板,用粉笔写着nbsp“密码学原理nbsp——nbsp第一讲”,旁边贴着几张泛黄的俄文资料。字幕浮现:1954nbsp年nbsp3nbsp月,当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迎来首批密码学专业学生,中国密码学教育的大幕正式拉开。在苏方提供的有限资料与国内空白的双重困境中,一群怀揣理想的师生,正用探索的勇气叩击着密码学的神秘大门。】
nbsp1954nbsp年nbsp3nbsp月nbsp12nbsp日,哈军工通信系的木质教室里,20nbsp名首批密码学专业学生挺直腰板坐在长椅上。讲台上,留苏归来的张教员抱着一摞薄得可怜的教材nbsp——nbsp那是苏方提供的《密码学基础概论》影印本,书页间还夹着几页手绘的算法示意图。“同学们,这是我们目前能拿到的全部资料。”nbsp张教员的声音在空旷的教室回荡,“但密码学的奥秘,从来不在书本里,而在你们的头脑中。”
nbsp学生小王坐在第一排,手指轻轻划过教材上模糊的公式。他来自南方一个普通中学,凭借优异的数学成绩考入哈军工。此刻,他盯着教材中nbsp“凯撒密码”nbsp的示意图,脑海中却在回想父亲曾说过的话:“战场上的情报,差一个数字就是流血牺牲。”nbsp这种对密码学的朴素认知,让他在翻开教材的瞬间,便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
nbsp根据哈军工档案馆《1954nbsp年密码学专业教学日志》(档案编号:HJGnbspnbspTXnbspnbsp005)记载,前两周的课程只能围绕古典密码学展开。当张教员讲到nbsp“维吉尼亚密码”nbsp时,小王突然举手:“老师,这种多表加密在战场上如何快速计算?靠人工查表太费时间了。”nbsp问题让张教员一愣nbsp——nbsp这正是苏方教材中未涉及的实战应用环节。“问得好。”nbsp张教员笑道,“所以我们需要找到更高效的方法。”
nbsp首次密码学实验安排在第四周。实验内容是用仿射密码对一段明文进行加密,再通过频率分析破译。小王和同学小李组成小组,在实验室里摆弄着算盘和坐标纸。“密钥是nbsp3nbsp和nbsp5,对吧?”nbsp小李盯着课本计算,小王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当他们将加密后的密文输入模拟电台,却发现接收端无法正确解密nbsp——nbsp算法推导时忽略了模运算的逆元问题。
nbsp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其他小组也陆续出现类似问题。张教员没有直接解答,而是让学生们围坐在地板上,铺开写满公式的草稿纸。“密码学的核心是逻辑,而逻辑的漏洞,往往藏在最基础的假设里。”nbsp他用红笔圈出小王草稿上的错误,“你们假设所有
第154章 密学初萌,探索前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