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哈军工通信系扬帆启航[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验,而苏联专家的教学方式也与国内传统课堂差异巨大。根据《哈军工通信系师资培训日志》(档案编号nbspHJGnbspnbspTXnbspnbsp007)记录,首次试讲时,中方教师按照传统板书授课,被苏联专家批评nbsp“像在照本宣科”。
nbsp李教授决定带头改变。他组织教师们成立教学研讨小组,白天跟着苏联专家学习实验设备操作,晚上围坐在煤油灯下讨论教学方法。年轻教师小王在日记中写道:“李教授总说,我们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让学生在战场上能用好这些知识。”nbsp在一次模拟教学中,李教授亲自示范:将通信原理课与设备拆装结合,让学员在动手过程中理解信号传输的本质。这种教学方式得到苏联专家的认可,伊万诺夫评价:“这是对理论教学的创新诠释。”
nbsp然而,教学大纲的细化过程依旧充满波折。在密码学课程设置上,苏联专家坚持将古典密码学作为入门内容,认为这是理解现代密码技术的基础;而李教授则主张直接教授适用于战场通信的实用密码系统。双方再次陷入争论时,李教授提出折中方案:用古典密码学作为思维训练,但重点课时放在nbsp“54nbsp式密码本”nbsp的原理与应用上nbsp——nbsp这是国内正在研发的实用密码系统,更贴合中国通信安全需求。
nbsp1954nbsp年nbsp3nbsp月,通信系首届学员入学前的准备工作进入尾声。筹备组在零下nbsp20℃的严寒中,反复调试实验室设备。李教授带领教师们编写的《通信设备战场应用手册》完成初稿,手册中详细记录了朝鲜战场上通信保障的经验教训。他对手下的教师说:“我们教给学生的每一个知识点,将来都可能成为战场上的救命符。”
nbsp最终确定的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调整为nbsp6:4,增设nbsp“战场通信应急处理”“野战通信网搭建”nbsp等特色课程。这种融合中苏教育优势的方案,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生命力。根据《哈军工通信系nbsp1954nbspnbsp1958nbsp年教学评估报告》(档案编号nbspHJGnbspnbspTXnbspnbsp023)显示,该系毕业生在部队通信岗位的适应周期比传统院校毕业生缩短近一半,设备故障排除效率提升nbsp40%。
nbsp1954nbsp年nbsp4nbsp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通信系正式挂牌成立。开学典礼上,李教授看着台下精神抖擞的学员,想起筹备期间的无数个日夜,眼眶微微湿润。从课程体系的激烈争论,到师资队伍的艰难打磨,通信系的启航之路,不仅是教育模式的探索,更是新中国通信人才培养自主化的重要里程碑。那些在争论与磨合中诞生的教学理念,如同播撒在通信领域的种子,终将成长为支撑国防通信事业的参天大树。
nbsp【注:本集内容依据国防大学档案馆藏《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筹建档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藏《志愿军通信保障历史资料汇编》及nbsp12nbsp位哈军工通信系早期教师访谈实录整理。文中李教授为真实人物群体艺术化呈现,核心事件均有历史档案佐证。】
喜欢。
第152章 哈军工通信系扬帆启航[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