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物资紧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卷首语
nbsp【画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柜中,一根缠绕着松针的铁丝天线斜倚在玻璃上,下方标签注明:34;1950nbsp年长津湖战役自制天线,材料为美军降落伞铁丝、志愿军步枪通条,绝缘层为松树树脂34;。字幕:当仓库里的备用零件只剩下最后三枚电阻,志愿军通信兵的工具箱变成了战场百宝囊。他们用步枪通条做天线、用罐头盒做电容,在物资匮乏的绝境中,让沉默的电台重新发出怒吼。】
nbsp一、1950nbsp年nbsp10nbsp月nbsp26nbsp日nbsp80nbsp师临时仓库
nbsp【历史影像:黑白胶片记录志愿军战士在煤油灯下清点备件,搪瓷盘里散落着nbsp7nbsp枚电阻、3nbsp个电子管、半卷电话线。画外音:第nbsp27nbsp军通信营《物资损耗日报》(1950nbsp年nbsp10nbsp月nbsp26nbsp日)显示:34;入朝七日,日式nbsp15nbsp瓦电台备件损耗率达nbsp82%,电容、天线绝缘子库存为零,被迫启动nbsp39;nbsp战地自修方案nbsp39;。34;】
nbsp徐福才的镊子夹起最后一枚nbsp20kΩnbsp电阻,金属引脚在煤油灯下泛着微光,像根即将熔断的生命线。报务员小李蹲在旁边,用刺刀刮着美军罐头盒的漆皮,铝制盒身映出他发青的脸:34;老徐,电容器的电解质能不能用盐水代替?我在东北电工培训班学过,盐水能导电。34;
nbsp仓库角落传来新兵小陈的咒骂声,他正用步枪通条敲打冻硬的降落伞布料nbsp——nbsp这是他们能找到的唯一绝缘材料。徐福才走过去,发现布料上的尼龙线已经开裂,突然想起三天前牺牲的老张,他的棉袄里还缝着半块从敌机残骸上拆下的绝缘橡胶。
nbsp【历史考据:根据《志愿军通信器材自修手册》,1950nbsp年东线战场通信兵主要自制材料包括:美军降落伞铁丝(天线)、步枪通条(支架)、松树树脂(绝缘层)、盐水(电解质)、子弹壳(电容外壳)。第nbsp9nbsp兵团规定:34;每支步枪配属的通条、擦枪布必须优先保障电台维修。34;】
nbsp二、雪地上的电子作坊
nbsp【场景重现:演员演示志愿军战士用刺刀将松树树脂熬成胶状,涂抹在铁丝天线上。历史录音:通信兵赵铁柱nbsp1995nbsp年回忆:34;我们在篝火旁熬树脂,烟太大招来敌机,后来改成用体温焐热树脂,贴在天线接头处当绝缘胶布。34;】
nbsp正午的阳光被云层遮住,徐福才带着小陈在背风处搭建nbsp34;露天作坊34;。他用步枪在雪地上划出长方形,作为临时工作台,铁丝天线的长度按照日式电台说明书计算nbsp——1.2nbsp米,误差不能超过nbsp3nbsp厘米。小陈举着通条的手在发抖,冻裂的虎口渗出的血,滴在刚做好的电容上,给银色的罐头盒添了抹暗红。
nbsp34;试试这个。34;nbsp小李递过用弹壳改装的可变电容,铜片间夹着从棉裤里抽出的棉线,34;旋转弹壳就能改变电容值,和说明书上的原理图差不多。34;nbsp徐福才将电容接入电路,万用表指针微微摆动,比昨天用铁丝弯的固定电容强太多,但离标准值还差nbsp10pF。
nbsp【技术解析:志愿军自制电容采用nbsp34;平行板原理34;:美军午餐肉罐头盒(正极)、降落伞铝箔(负极)、棉线浸盐水(电解质),容量约nbsp80120pF,可替代部分失效的纸质电容。第nbsp27nbsp军通信科nbsp1950nbsp年nbsp10nbsp月nbsp26nbsp日实验记录:34;自制电容在nbspnbsp30℃环境下漏电流增加nbsp35%,但勉强满足发报需求。34;】
nbsp三、冻土下的电路奇迹
nbsp【历史实物: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藏nbsp34;50nbsp式自制天线34;,铁丝表面凝结着深褐色树脂,经检测含松节油、血迹、棉纤维成分。画面特写:徐福才用冻僵的手指在天线根部刻下nbsp34;徐34;nbsp字,旁边是小陈歪扭的nbsp34;陈34;nbsp字,像两枚永不生锈的勋章。】
nbsp黄昏时分,首台改装电台开始调试。徐福才将天线架在两棵松树之间,铁丝末端系着从老张棉袄上拆下的红布条nbsp——nbsp这是约定的nbsp34;自修完成34;nbsp信号。小李戴上耳机,旋转着弹壳电容,杂音中突然跳出清晰的摩尔斯电码,是师部的校验信号!
nbsp34;成了!34;nbsp小陈猛地起身,却碰倒了旁边的树脂罐,滚烫的胶液泼在他棉鞋上,冒出白烟。徐福才盯着万用表,电压刚好超过发报阈值。他摸出发报键,发现键帽已经失踪,临时用老张的平安符垫着nbsp——nbsp那个绣着nbsp34;福34;nb
第9章 物资紧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