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编纂算经[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天。
nbsp宇文衍再次摆驾国子监。
nbsp这次他来的是“算术馆”。
nbsp自从一开始教授完阿拉伯数字、大小写字母以及一些数学符号后。
nbsp小皇帝隔些日子就会过来和他们交流一下。
nbsp“算术馆”就在“农学馆”的边上。
nbsp飞檐翘角,雕龙画栋的房子掩映在葱翠的古树之间。
nbsp招募的七十二人,都是算术方面的人才或爱好者。
nbsp《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缀术》等。
nbsp这些都是北周以前,华夏先辈们在算术方面留下的恢弘着作。
nbsp加上《五经算术》、《辑古算经》。
nbsp统称为华夏古代的——“算经十书”。
nbsp《辑古算经》,为初唐数学家王孝通所着。
nbsp《五经算术》,则是北周一位名叫甄鸾的数学家所着。
nbsp但他已于十四年前去世,终年才三十一岁。
nbsp如今,“算术馆”的负责人甄族,正是甄鸾的儿子。
nbsp“参见陛下!”
nbsp看到皇帝来了,大家纷纷上前见礼。
nbsp这段时间来。
nbsp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宇文衍教授的东西。
nbsp并把数字,符号,字母运用到算术当中,就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nbsp加上黑板和粉笔,运算起来,简直不要太方便。
nbsp而且,整个运算过程一目了然,逻辑清晰。
nbsp“平身!”
nbsp“朕今日来,是想请诸位编纂三部算经,用于先生教学所用。”
nbsp“三部算经从易到难,分别用于启蒙及后续所学。”
nbsp“这是朕关于编纂“蒙学算经”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供诸位参考……”
nbsp这就是宇文衍此行目的。
nbsp编纂一部启蒙用的算术教材,让孩子们从启蒙便开始接触数学。
nbsp“遵命!”
nbsp甄族接过墨言递上的册子,连同其他所有成员躬身应答。
nbsp他们也很纳闷。
nbsp皇帝是如何创造出这些稀奇古怪的数字、字母和符号?
nbsp不得不承认,确实是非常的实用。
nbsp这使得他们对小皇帝多了一分钦佩。
nbsp随后。
nbsp甄族带着宇文衍参观了他们的学堂。
nbsp这是大家平常研习算术的地方,类似于后世的教室。
nbsp四周的墙上,全都挂有大黑板。
nbsp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运算过程。
nbsp宇文衍也惊讶这些人的接受、领悟能力。
nbsp看来,凡数学方面的人才,脑子都比一般人好使。
nbsp宇文衍看着众人一道道求知若渴的眼神。
nbsp当即露了一手。
nbsp用列方程式的方法,现场演算解答鸡兔同笼的算术问题。
nbsp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很简单的算术。
nbsp但小皇帝的运算方法,却让他们着了迷!
nbsp全都围在演算的黑板前,一发不可收拾地研究起来。
nbsp宇文衍嘿嘿一笑。
nbsp把一本写满公式的册子丢给甄族,便自行离开了。
nbsp这些是他脑海里,所能记起来的全部数学公式。
nbsp他们才是这方面的人才。
nbsp比小皇帝更懂得这些公式背后蕴含的算术含义。
nbsp走出“算术馆”。
nbsp正准备回宫,正好碰到农学馆的负责人贾仲明。
nbsp“参见陛下!”
nbsp“季明啊,新农具试用如何?”
nbsp宇文衍示意其无须多礼,顺嘴问道。
nbsp沤肥之术整理成册后,已经交由政事堂拟诏,下发到各州、郡、县了。
nbsp将由地方官府负责向百姓推广使用。
nbsp“好啊,实在是太好了。”
nbsp“特别是那个曲辕犁,灵活好用,若是用于南方水田耕作尤为高效……”
nbsp说起那些农具,贾仲明须发抖动,神情甚是激动。
nbsp小皇帝听了畅怀一笑。
nbsp心想,那是当然了。
nbsp这可是从唐代一直传承到后世的农具,一千多年了都还在使用。
nbsp老祖宗的优选农具,能不好么?
&n
第104章 编纂算经[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