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9章 言传身教[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郎的急切,赵清虎看出来了。

    nbsp也不让他胡乱四处乱跑,自从他回来后,赵清虎就把人带在了自己身边。

    nbsp而赵清虎这段时间的工作,就是梳理河道,查看挖掘水库的情况。

    nbsp有时候,还会亲自动手,帮着推推用来运输淤泥的小船。

    nbsp竹溪被分段后,每一段几乎都有两千多徭役民夫。

    nbsp因为河床太软,牛马这种大牲口用武之地不多。

    nbsp淤泥,都是用小船来运输的。

    nbsp就是用人工,上下拉扯。

    nbsp装满了,上面的人拉,下面的人推,把淤泥从竹溪里面先清理出来。

    nbsp旁边的田地得了好处,毕竟,免费得到了肥沃的淤泥。

    nbsp赵清虎见人工拉扯有点费力,还找来木匠跟铁匠,打造了滑轮。

    nbsp有了滑轮组,拉扯淤泥的效率明显提升。

    nbsp不仅如此,等淤泥清理掉之后,下面就是干燥的土层,需要人工挖掘,运输。

    nbsp有了滑轮组,这些干燥的泥土,也能用小船运输。

    nbsp这些泥土不是肥土,但是也不能浪费,直接用来铸造堤坝。

    nbsp赵清虎看宋天赐采用的办法,是先用木头桩子跟木板结合,就跟建模一样,先维持一个大概的高度。

    nbsp再运输来石头,在最外围建立起一层防漏层,然后就是堆积泥土,再用大木桩子夯实,跟建造土坯房一样。

    nbsp难怪要消耗这么多人工。

    nbsp宋天赐野心不小啊,这条堤坝他是打算数十年不用返修吗?

    nbsp县尊大人上心,赵清虎自然是乐见其成。

    nbsp毕竟,他们家是这河堤的最大受益者。

    nbsp而绿竹村外,王木匠带头,一座码头拔地而起。

    nbsp人多好办事,一根根木材从石隆山上运了下来。

    nbsp甚至还有石匠带着人在山中开山采石。

    nbsp赵清虎带着三郎,就在竹溪的工地上来回游走。

    nbsp好在,并非是烂泥扶不上墙。

    nbsp三郎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从那种急躁的状态下安静了。

    nbsp赵清虎对此十分满意,孺子可教也。

    nbsp一直忙碌到月底,顾凌轩把出去实习的学员们全都招了回来。

    nbsp不仅如此,还有大牛、二牛、金富贵三人。

    nbsp检验实习效果也很简单粗暴,那就是摊开所有人的账本,跟三位掌柜的账本对照。

    nbsp结果还是很不错的。

    nbsp十六个,或是赵清虎家的下人,或是村上的青壮年,交出来的答卷让人满意。

    nbsp至少,他们的水准已经可以放出去了。

    nbsp表现最好的,就是刘通福的三个儿子。

    nbsp不出所料,这三个小子,之前是能读书识字,而且对记账业务很熟悉。

    nbsp赵清虎对这个结果颇为满意。

    nbsp刘通福老而弥坚,用他的话说,还能再干十年。

    nbsp赵清虎安排他负责所有香皂门店的出货、进货,算是大掌柜。

    nbsp除此之外,六座府城,加上沿河县,一共七家门店,一家派过去两个人,一个账房,一个掌柜。

    nbsp赵清虎又找来金富贵、大牛、二牛三人,问了他们的意见。

    nbsp除

第229章 言传身教[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