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他们真以为大明会手下留情[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稍有成就便沾沾自喜,目中无人,老四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nbsp看来老九这些年做的事,确实对他影响不小。
nbsp听闻朱松竟言汉中不及北平,朱棣面色略显尴尬。
nbsp他虽为北平府的进步自豪,但自知之明尚存。
nbsp别的不提,汉中府的商业税收,北平府难以企及。
nbsp老九此言,分明是在讽刺。
nbsp他期待的可不是这个。
nbsp“九弟玩笑了,四哥清楚北平府与汉中尚有差距,不过北平府有今日之貌,四哥也是煞费苦心。”
nbsp朱棣淡然解释。
nbsp“臣弟佩服!”
nbsp朱松拱手笑道。
nbsp朱棣闻言,连忙打住,总觉在老九面前炫耀,如同自取其辱,这种感觉令他烦躁不已。
nbsp不久,父子兄弟五人抵达燕王府。
nbsp燕王府气势恢宏,远超汉王府与晋王府。
nbsp此地曾为元大都,燕王府更是在元皇城遗址上重建,规模直逼应天府皇宫。
nbsp餐后,朱元璋查阅北平府与燕王府账目,与朱棣简短交谈。
nbsp“这一年,北平府商业税收增长显着啊!”
nbsp“多半都是你燕王的私产吧?”
nbsp朱元璋翻看着账本,笑问道。
nbsp“父皇英明,儿臣也拉拢了其他富商生意。”
nbsp“不过是效仿老九的做法罢了。”
nbsp朱棣急忙辩解。
nbsp他言下之意,自己一直遵循老规矩,应无违规之处。
nbsp“嗯,你还算有本事。”
nbsp“但你北平府现今应不缺粮草军饷,为何总向朝廷伸手?”
nbsp朱元璋点头后,话锋突变,质问起来。
nbsp朱棣神色略显尴尬。
nbsp“父皇明鉴,儿臣所得尚不足以支撑北平府开销,若无朝廷资助,儿臣恐难以承担。”
nbsp“儿臣虽经商获利,但所得皆需再投资,故有所不足。”
nbsp朱棣连忙解释。
nbsp“罢了,明日出征,都早些歇息吧。”
nbsp“另,唤老九来,我有事吩咐。”
nbsp朱元璋未再深究,简单敲打后,对朱棣说道。
nbsp朱棣面色不佳,但仍应声退去。
nbsp不久,朱松闻讯直抵朱元璋所住小院。
nbsp“对于老四,你有何看法?”
nbsp朱元璋直截了当问道。
nbsp“儿臣感觉,四哥对儿臣颇有敌意。”
nbsp朱松苦笑。
nbsp“嗯,我也看出。
nbsp你能大量,不与他计较甚好。”
nbsp“以你现今之能,无需与他计较。
nbsp老四有小聪明也有大智慧,但都不多。”
nbsp“现在,我对姚广孝颇感兴趣。”
nbsp朱元璋含笑点头。
nbsp“那和尚无关紧要。
nbsp水泥不难制,他能研究出也是自然。”
nbsp“儿臣无意独占水泥制法,北征归来,便将具体制法呈上,届时朝廷可在各地建厂,无需再从西北运输。”
nbsp朱松不以为意地笑道。
nbsp“你倒轻松,此举无异于给老四来个措手不及!”
nbsp“水泥若泛滥,他那特制水泥岂不成了笑柄!”
nbsp朱元璋闻言,默然无语。
nbsp老四欲与老九较量,真是异想天开!
nbsp谈及草原筑城,众人皆惊。
nbsp其实,朱松本也打算公开水泥配方。
nbsp大明处处需建设,怎能全赖西北水泥?
nbsp燕王朱棣聪明反误,一切努力终成徒劳。
nbsp一旦配方公诸于世,姚广孝苦心钻研的成果也将沦为笑谈。
nbsp“老十七既已到北平,我们无须绕大宁,直取张家口便是。”
nbsp“首战如何布局?”
nbsp朱元璋话题一转,谈及北征。
nbsp明日启程,战前部署刻不容缓,实则欲听取朱松意见,以便向其他藩王发令。
nbsp“兵分三路!”
nbsp“阿苏特部,儿臣愿领之。”
nbsp“四哥他们则迂回漠北。”
nbsp“东、西两路断其后路,直逼狼居胥山,三军会师于此!”
nbsp朱松言简意赅。
nbsp“老四独自领兵?”
nbsp“汉中军要分他一些吗?”
nbsp朱元璋眉头紧锁。
nbsp“耿青率五千汉中军随其左行,秦武亦领五千,与三哥、十七弟右行。”
nbsp“余下两万,你我父子中路追击阿苏特部!”
nbsp朱松笑而点头。
nbsp耿青随朱棣,因其较秦武更为机敏,历练更久,心思亦更细腻。
nbsp“火器也给他们?”
nbsp朱元璋再次皱眉。
nbs
第544章 他们真以为大明会手下留情[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