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6章 其实另有一计![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老爷子竟有意迁都西安府。

    nbsp朱标即将返回应天府监国。

    nbsp朱元璋与朱松再次送朱标至城外,三人简短道别。

    nbsp朱标此番与陈迪同行返京,婚事已毕,陈迪亦将回应天府履职。

    nbsp正如陈迪所料,他随朱标归京,并携有老爷子旨意,任命他为礼部尚书。

    nbsp他预见到,回京后旨意一下,必将引起朝堂轰动。

    nbsp他与朱家结亲不久,即得朱元璋提拔,定会招致不少人嫉妒。

    nbsp但陈迪并不在意,观老爷子与太子对汉王朱松的态度,天下迟早属汉王。

    nbsp他女儿成为皇妃亦是时间问题。

    nbsp他如今所愿,与朱元璋相同,盼陈优姿能为朱松诞下子嗣。

    nbsp后宫之中,母凭子贵,有皇嗣方能立足。

    nbsp“标儿,回京后首要之事便是办好发电厂。”

    nbsp朱元璋正色叮嘱朱标。

    nbsp他早前让朱松在应天府建发电厂,供皇宫与六部用电,朱松已应允。

    nbsp此次朱标回京,不仅从汉王府带走两名厨子,还领了朱松一批人手,专为建设发电厂。

    nbsp“父皇放心,儿臣定当全力以赴。”

    nbsp朱标连忙应承。

    nbsp如今汉中府街道夜有路灯照明,每晚“七五七”时分,满街灯火辉煌,宛如。

    nbsp汉中府景象已如此,大明京师应天府又怎会落后?

    nbsp尤其是皇宫,每晚仍需灯烛照明,实在不便。

    nbsp“大哥,这是我为你备的丹药,记得按时服用。”

    nbsp“若有急事,即刻命锦衣卫告知于我。”

    nbsp朱松递上一小箱丹药,乃为朱标准备。

    nbsp“多谢九弟,我便不客气了。”朱标笑着接过。

    nbsp“父皇、九弟,我们这就启程,你们请回吧。”

    nbsp望着朱标登上豪华马车,队伍逐渐远去,朱元璋与朱松方才转身回府。

    nbsp“父皇,可有想过何时回应天府?”朱松好奇问道。

    nbsp“怎的?你如此盼咱早日回京,是嫌咱在汉中碍事?”朱元璋挑眉反问。

    nbsp“父皇误会了,儿臣只是看出您心系大哥。

    nbsp千里之遥,诸多不便。”朱松苦笑摇头。

    nbsp“吾确有此意,迁都西安如何?”朱元璋突然提议。

    nbsp“迁都西安?”朱松一愣。

    nbsp他未料到父亲会提出此议。

    nbsp洪武二十四年,父亲曾命朱标巡视陕西,那时已有迁都西安之念,倒也不意外。

    nbsp只是此事因朱标病重而搁置。

    nbsp历史上,若非朱标突然病故,父亲早已决定北迁国都。

    nbsp但朱标之死,让父亲以为此乃天意惩罚,失去太子之痛让他不敢再轻言迁都。

    nbsp以免再生变故。

    nbsp直至后来,燕王朱棣迁都北平。

    nbsp“对,迁都西安!如今水泥路便捷,皇城与六部衙门搬迁,不过一两个月之事。”

    nbsp“皇宫之事不必急于一时,日后那位置自是你的,随你心意建造便是。

    nbsp至于六部衙门,只需为他们建造办公之地即可。”

    nbsp“国都若迁往西安府,便无需奔波劳碌,我父子三人何愁未来?”

    nbsp朱元璋直言不讳地道出自己的想法。

    nbsp“父皇,儿臣以为西安府并非最佳国都之选。”

    nbsp朱松沉思片刻,缓缓言道。

    nbsp“莫非你欲定都汉中?汉中虽发展胜于西安府,然地域狭小。

    nbsp你之前不是说西安府未来发展空间更大吗?”

    nbsp朱元璋诧异反问。

    nbsp他以为,西北之地乃老九多年经营所得,迁都至此,老九理应最喜,怎会反对?

    nbsp“非也,儿臣以为,北平府乃最适国都。”

    nbsp“父皇莫忘,大明未来之发展,海洋至关重要。”

    nbsp“国都近海,方能更好掌控海上局势。”

    nbsp朱松直言所想。

    nbsp北平府为国都,乃先辈智慧结晶。

    nbsp西安府虽为十三朝古都,却仅盛于一时。

    nbsp航海时代若至,西安府劣势尽显。

    nbsp朱元璋闻言,默然不语。

    nbsp他亦从推演中得知,老四为帝时,迁都北平府,并改名顺天府。

    nbsp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念,确实高妙。

    nbsp然西安府为都,亦不失此意。

    nbsp他未曾深思海上之事。

    nbsp“但北平府乃老四封地……”

    nbsp朱元璋想到这里,眉头紧锁。

    nbsp“若大明定都北平府,四哥封地未尝不可迁移。

    nbsp您不是欲征服漠北吗?”

    nbsp朱松笑言提醒。

    nbsp朱元璋一时无语。

    nbsp这小子,真是心狠手辣。

    nbsp这是要征服漠北后,将老四发配至漠北为藩王镇守边疆啊?

    nbsp北平府已被你攻占了吗?

    nbsp“即便如你所说,短时期内迁都恐怕难以实现!”

    nbsp朱元璋听后,无奈地叹了口气。

    nbsp朱松提及未来海上之重要,令朱元璋意识到迁都西安府已不可行,但这样一来,朱标岂不是只能继续留在应天府?

    nbsp“其实另有一计!”

    nbsp“暂时迁都,以秦王府为皇宫,只需为六部建造些办公衙署即可!”

    nbsp“这样既不用劳民伤财,也不用大兴土木!”

    nbsp“至于北平府,待时机成熟,再逐步迁往便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也不急于一时!”

    nbsp见朱元璋失望,朱松又提出一个折衷之策。

 

第536章 其实另有一计![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