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2章 有失必有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父皇,在儿臣看来,此乃顺理成章之事!”

    nbsp“欲多子嗣,无非是多娶几房!您儿子又不是不能生育!”

    nbsp朱松苦笑解释。

    nbsp朱元璋默然。

    nbsp仔细想想,似乎确有此理!

    nbsp自己是否高兴得太过?

    nbsp“既明此理,往后便多寻几个儿媳,多生几个健壮男儿!”

    nbsp朱元璋板着脸训诫。

    nbsp“这不正娶着呢吗?总得慢慢来嘛。”

    nbsp朱松苦笑回应。

    nbsp“就怕你在这方面不上心,若不为父催着你,你能主动想到这些?”

    nbsp“父皇,儿臣以为,子嗣无须过多,有几个足矣。

    nbsp关键是得将他们培养成才!”

    nbsp“生得太多,反而难以周全!”

    nbsp朱松无奈道出心声。

    nbsp“这是什么混账话?咱老朱家的血脉还能差?你只管使劲生便是!”

    nbsp“趁着为父和你母妃尚在,还能帮你照看照看孩子!”

    nbsp朱元璋立刻反驳,吹胡子瞪眼,显然此事毫无商量余地!

    nbsp“儿臣遵命还不行?”

    nbsp“您还有其他吩咐吗?”

    nbsp朱松无奈,只能苦笑连连应承。

    nbsp看来此事,他无法让父亲改变主意了。

    nbsp“对了,既已至此,为父还真有件事想与你商议!”

    nbsp朱元璋听后,郑重其事地点头赞同。

    nbsp朱松面色顿时变得微妙。

    nbsp老爷子莫非又想为自己张罗亲事?

    nbsp陈家姑娘尚未进门,这又来了?

    nbsp“父皇意欲何为?”

    nbsp朱松硬着头皮问。

    nbsp“朕决定在位期间立下一条祖训!”

    nbsp“废除立嫡立长之规,改为立贤不立嫡!并借此昭告天下!”

    nbsp“且大明后世,若有敢立幼帝者,各地藩王有权兴兵讨伐!”

    nbsp朱元璋直言不讳。

    nbsp朱松听后惊愕不已!

    nbsp老爷子行事果决,连自己定下的规矩也要改!

    nbsp有些规矩确需变革!

    nbsp如儒家那些陈规陋习,朱松已心生厌倦!

    nbsp立嫡立长之废,于他日后登基更为顺理成章!

    nbsp此乃佳音!

    nbsp且大明后世不可立幼帝,亦是势在必行!

    nbsp立贤不立嫡,正合他意!

    nbsp他甚至考虑仿效雍正,于正大光明匾后置遗诏以定皇位继承人!

    nbsp只是遗诏不宜置宫内,皇卫道观更为妥当!

    nbsp朱松随即道出所想。

    nbsp“立遗诏?莫非连太子也不立了?”

    nbsp朱元璋闻言瞪大眼睛。

    nbsp“儿臣以为立太子无必要!若需皇子监国,指定便是,何必太子?”

    nbsp“如此也能给其他皇子机会,不好吗?”

    nbsp“立贤不立嫡,自应给其他皇子证明自身之机!”

    nbsp“皇子轮流监国亦可!”

    nbsp朱松直言不讳。

    nbsp朱元璋听罢嘴角抽搐!

    nbsp他以为自己所改规矩已惊世骇俗,没想到朱松更甚!

    nbsp监国也要轮流?

    nbsp仔细思索后,这实为检验每位皇子能力的绝佳契机!

    nbsp若不让他们参与监国,又如何辨别谁更适合未来的皇位?

    nbsp朱元璋愈发觉得朱松的提议颇具可行性。

    nbsp有能力的皇子,通过监国历练一番又有何妨?

    nbsp若过早确立太子,与立嫡立长又有何异?

    nbsp“你的提议,我再细细考量!”

    nbsp“暂且不必急于一时。”

    nbsp朱元璋深思熟虑后,认为此等决定需谨慎行事,不必急于片刻。

    nbsp朱松笑道:“儿臣以为,不立幼帝之规定,倒给了藩王们冠冕堂皇的托词。

    nbsp此后怕是无人再敢如此行事。”

    nbsp朱元璋正色道:“正因如此,吾等所定规矩,必须人人遵守!”

    nbsp回想推演朱匣烨之时,亦曾目睹昭武大帝与朱慧英的命运。

    nbsp昭武大帝乃一代明君,亦不敢立幼帝。

    nbsp其子嗣或战死沙场,或平庸无能,最终在朱匣烨的安排下,朱慧英登基为女帝。

    nbsp待培养出合格的新君,女帝便禅位于他,此乃为防止立幼帝之事重演。

    nbsp朱祁镇幼年登基之事,大明王朝今后绝不允许再发生。

    nbsp皇子皇孙,只要成年,皆平等竞争,皇位能者得之!

    nbsp唯有在这种激烈竞争中胜出者,方能更好地驾驭大明江山。

    nbsp另,将最终遗诏置于皇卫道观,实为妙笔!

    nbsp皇卫道观长老,便拥有了参与立新君的资格,这或许是他们唯一能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但也仅限于此。

    nbsp至于长老是否篡改遗诏,朱元璋并无忧虑。

    nbsp“父皇,您既已用系统预知儿臣未来有两个儿子,可曾窥探过他们二人的未来?”朱松好奇地问道。

    nbsp“先不说这个,咱们还是先积攒些国运值吧!”朱元璋叹了口气,“之前好不容易攒下的一万多国运值,在西域时又几乎耗尽了!”

 &nbs

第532章 有失必有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