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无丝毫讶异[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p“你确实与老四一同,但最终胜利者将是你。”
nbsp“因此,明史后续记载的那些事,将不会再发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朱元璋误以为朱松所着明史预示自己会败于老四,连忙安抚。
nbsp“如此说来,父皇已知儿臣后来的境遇?”
nbsp朱松心中一动。
nbsp“我虽未直接推演你的命运,但通过推演他人,也略知你身上的些许事迹。”
nbsp“但你体内亦有系统存在,因此这推演仅供参考。
nbsp我这国运系统,亦无法预测你系统的作用。”
nbsp“你未来的境况,只会比我推演的更佳。”
nbsp“毕竟,你还有系统相助。”
nbsp朱元璋缓缓点头解释。
nbsp“原来如此!”
nbsp“那靖难之役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nbsp朱松听后心中更加好奇,朱元璋的话让他稍感宽慰,但他更渴望知晓后续的一切。
nbsp即便抛开八奇技系统,这也是一份宝贵的参考。
nbsp“你先告诉朕,若允炆真为帝,且意图削藩,对你们这些藩王下手,你还会吗?”
nbsp朱元璋神色凝重地询问:
nbsp“若父皇欲闻真言,儿臣定当直言不讳。”
nbsp“朱允炆登基伊始,便大肆削藩,对儿臣等藩王叔伯下手,残害亲族,儿臣岂能坐视不理,必反无疑!”
nbsp“他能对亲族如此残忍,对天下百姓又能好到哪里去?”
nbsp“再者,他违背祖宗家法,诸王小过亦能被他小题大做,剥夺爵位,何以服人?”
nbsp“且朝中若无忠臣,必有奸邪,各藩王可进京勤王,清君侧,此乃父皇所定之规!”
nbsp朱松语气温和而坚定。
nbsp朱元璋闻言,一时竟无言以对,心中暗道:此言不虚!
nbsp“正是!”
nbsp“新帝即位,若朝中无忠臣,亲王当练兵待命,天子密诏,统领镇兵讨平之。”
nbsp“事平之后,收兵回营,王朝天子而归。”
nbsp“若亲王不至,遣将讨平,将亦收兵回营,带数人入朝,五日而返,功赏后续颁发。”
nbsp朱元璋边点头边缓缓道来,此乃他亲定之规。
nbsp其意已明,朱元璋所定藩王起兵靖难,须以朝中无忠臣、内有奸邪为前提。
nbsp在此基础上,藩王起兵清君侧后,天下须归还天子。
nbsp“吾等清君侧,并未言夺皇位。”朱松自信地点头。
nbsp朱元璋闻言而笑。
nbsp“父皇为何而笑?”朱松诧异。
nbsp“吾问你,若吾规定,不许朱允炆削藩,或朱允炆不削藩,你还会清君侧吗?”朱元璋换言相问。
nbsp朱松闻言再愣,未立即作答,而是低头沉思。
nbsp此问题他未曾想过,更未料到朱元璋会有此问!
nbsp朱元璋沉住气,静待朱松的答案。
nbsp“会!”
nbsp“就算朱允炆不动藩王,我也会找机会起兵清除君侧之奸!”
nbsp良久,朱松似乎已下定决心,抬头直视朱元璋说道。
nbsp“哦?为何?”
nbsp朱元璋闻言一脸惊讶。
nbsp他以为朱松至少会委婉些,怎会如此直接?
nbsp“因为在我看来,父皇所说的条件根本不存在!”
nbsp“只要朝中仍由儒生掌控,削藩之事在所难免!就算父皇生前定下的规矩,那些儒生也敢撺掇朱允炆修改!”
nbsp“父皇以为如何?”
nbsp朱松反问。
nbsp“继续说!”
nbsp朱元璋皱起眉头。
nbsp“其次,清君侧,清的就是朝中这些儒生!”
nbsp“如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之辈,误国误民,不除他们,大明何来未来?”
nbsp朱松不屑地轻哼。
nbsp朱元璋心头一震!
nbsp这才意识到,老九对朝中儒臣的怨恨如此之深,几乎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
nbsp“为何说儒生误国?”
nbsp朱元璋追问。
nbsp“首先,儒生不发展经济,排斥商业,这会阻碍国家经济和国力的发展!”
nbsp“这一点父皇不会否认吧?”
nbsp朱松反问。
nbsp朱元璋点了点头。
nbsp确实,朝中对汉王改革反对最烈的,便是这些儒生!
nbsp他们鼓吹百姓半饥半饱,便于统治,这就是儒家思想!
nbsp以前,朱元璋或许还会为了统治而妥协。
nbsp但如今看了汉中府的情况,他觉得这简直荒谬!
nbsp汉中百姓日渐富足,却未见其心生叛乱之意。
nbsp相反,汉中乃至西北之地的百姓,对汉王朱松的支持愈发坚定,此乃众人共睹之事!
nbsp“再者,轻视科学技术,如吾辈致力于创新制造,以增进国家强盛与民生福祉,在儒家眼中却成了旁门左道,甚至被扣上懒惰之名,实属荒谬!须知落后必遭欺凌,儒家之存在,实则阻碍了国家的科学与工业进步!”
nbsp朱松继而道出第二点,令朱元璋无言以对。
nbsp起初,朱元璋仅觉儒者愚昧,而今观之,已非愚昧所能形容,简直是荒谬加祸根!
nbsp“父皇现今还认为吾言儒者误国害民有误吗?”
nbsp朱松见朱元璋沉思状,正色问道。
nbsp其实,还有更为关键的第三点朱松未提,因其与王朝统治相悖。
nbsp一旦言明,他亦不敢断定朱元璋是否会支持。
nbsp儒家最令人憎恶之第三点,便是其教条规矩,诸如礼制、三纲五常等,硬生生将世人划分为不同等级!
nbsp此等行径,岂不是种族歧视之极致?
nbsp儒家将种族与阶层歧视发挥到了极点!
喜欢。
第515章 无丝毫讶异[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