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这问题直击要害,略显尴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好主意!”
nbsp朱元璋满意点头。
nbsp仅父子三人在场,朱松亲自用赠予朱元璋的新陶瓷器泡茶。
nbsp“你所言金融改革,具体如何?金融又为何物?”
nbsp朱元璋接过朱松递来的大红袍,轻尝一口,面露惬意,好奇地问道。
nbsp“父皇,‘金融乃市场经济调控资本,使之盈利之道。
nbsp换言之,掌控金融,即掌控市场资金流向。
nbsp您欲使资金流向何方,它便流向何方!”
nbsp朱松递茶给朱标,缓缓解释金融概念。
nbsp虽言语简洁,但金融深奥,朱松仅以浅显方式概述。
nbsp当下之重,是让朱元璋理解金融概念,认识到其重要性。
nbsp在金融领域,即便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亦是初学者。
nbsp否则,大明宝钞何以在短短数十年间贬值数次,引发通货膨胀?
nbsp当下大明宝钞,其价值已大不如前,与金银相较,贬值甚巨。
nbsp初时,大明宝钞与银两比值尚为一比一,即一两银之宝钞,等同于一两银之购买力。
nbsp然经数次贬值,今朝大明宝钞之购买力,仅存其原值之七成左右。
nbsp换言之,宝钞十两,仅可购得现银七两之物。
nbsp譬如购米,若以现银十两,自是易得;但若以宝钞,则需十三四两,方得售予。
nbsp“金融,乃经济活动之总称。
nbsp以大明为例,大明即为一市场经济主体。”
nbsp“欲使此主体之资金依我等意愿流动并受控,须借金融之力。”
nbsp朱松恐朱元璋与朱标不解,复又补充。
nbsp“汝之意,乃借金融之力,可控大明之财富?”
nbsp朱元璋闻言,面露惊愕。
nbsp对此,他实为门外汉,闻朱松之言,更觉难以置信。
nbsp“此解亦无不可。
nbsp但即便是国,亦难控全部资本。
nbsp控其一部,引导市场金融方向,即可保经济不崩,此即宏观调控。”
nbsp“资本虽众,然欲盈利,须循基本规则。
nbsp大明,即为大明市场之规则制定者。”
nbsp“朝廷定金融之规,资本于规内成长。
nbsp掌权者需善用此规,或改或立新规,以控市场经济。”
nbsp“其中,货币发行,尤为关键。”
nbsp朱松神色肃然,解释如上。
nbsp朱元璋与朱标聚精会神地聆听,唯恐遗漏丝毫重要信息,对朱松所述的金融理念有了初步认识。
nbsp尽管他们以往未曾触及金融领域,但作为大明的主宰者,曾发行大明宝钞,理解起来较他人更为顺畅。
nbsp“依你所言,即由朝廷制定金融规矩,让资本在此框架内运作,且朝廷能掌控这些资本,对吗?”
nbsp“你提及的资本,是否等同于那些富商大贾?”朱标迅速反应,道出自己的理解。
nbsp“大哥所言部分正确,却也不尽然。”
nbsp“资本涵盖人类创造精神与物资资源之总和,非仅限于富商大贾。”
nbsp“各行各业均可能孕育资本,关键在于其经济体量。”
nbsp“资本含金钱,却非仅金钱,它渗透于生活各处。”
nbsp“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皆可成为资本构成。”
nbsp“若能掌控这些行业,便等同于拥有资本,进而获利。”朱松进一步阐释。
nbsp“如此说来,大明朝中,朝廷岂不就是最大资本?”朱元璋迅速领悟朱松之意。
nbsp“确是如此。
nbsp目前大明资本多集中于朝廷,但弊端在于缺乏活力与市场竞争。”
nbsp“市场繁荣需众多活跃资本推动,促使经济,即货币大量流通。”
nbsp“儿臣举一简单例,父皇与大哥便明了。”
nbsp“大明贫富差距悬殊,穷人无钱,富人富有,如权贵、富商大贾之钱财,多紧握于己手。”
nbsp“为了让大明经济活跃,国库丰盈,朝廷需促使富人们将手中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
nbsp“此过程中,新财富将大量涌现,税收亦将激增,大明国库便能借市场经济之税收,持续累积财富,朝廷亦随之富饶。”
nbsp朱松笑言。
nbsp“我懂了,你是将西北视为经济核心,制定金融规则,吸引富商巨贾在此投资消费,这正是西北繁荣之基!”
nbsp朱标迅速领悟,其速度超越朱元璋,且已将理念拓展至整个西北。
nbsp“大哥睿智!正是如此!”
nbsp“但这仅是初步操作!”
nbsp“资本要真正发展,还需关键一步——发行货币!”
nbsp朱松赞许地向朱标竖起大拇指。
nbsp“为何?即便不用大明宝钞,金银不也能直接交易吗?”
nbsp朱元璋疑惑。
nbsp“父皇可曾想过,大明宝钞初行时无误,为何后来愈发贬值?”
nbsp朱松严肃反问。
nbsp朱元璋默然。
nbsp这问题直击要害,略显尴尬。
nbsp大明宝钞之事,令朱元璋颇为苦恼。
nbsp宝钞初行,举国支持,朝廷更限金银流通,规定市场唯用宝钞与铜板交易。
nbsp而今,宝钞无人问津,多成朝廷赏赐之物,即便如此,亦遭嫌弃,因其已贬值。
&nb
第505章 这问题直击要害,略显尴尬[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