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7章 他早该料到如此![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思索片刻,他亲自执笔,写下了一道圣旨:

    nbsp秦武晋升为正四品广威将军,杨赫为从四品宣武将军,周通为正六品昭信校尉(初授),张旦与陈启皆为从六品,前者升授忠武校尉,后者初授忠显校尉。

    nbsp……

    nbsp不久,朱元璋完成了所有的封赏拟定。

    nbsp此次封赏堪称破例,远超预期。

    nbsp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所封皆为官身,而非具体官职,类似于荣誉头衔,非实职。

    nbsp由于这些人均属汉中军,实际军职应由汉王朱松自行封赏,朝廷仅授予官身。

    nbsp官身与军职相辅相成,官身高而军职低,则军职晋升空间大;反之,若官身低,则需先立功提升官身,方能晋升军职。

    nbsp至于金银、良田等赏赐,朱元璋交由朱松自行处理,毕竟现在的朱松,财力已超越他。

    nbsp“标儿,你觉得如何?”

    nbsp完成圣旨后,朱元璋递给朱标审阅。

    nbsp“儿臣以为甚妥。”

    nbsp“那便如此办理。”

    nbsp朱标无异议,点头赞同。

    nbsp以往,若朱元璋欲大肆封赏,朱标定会劝阻,但如今,他亦视朱松为非凡藩王,甚至视为储君人选。

    nbsp基于此,朱松身边的人,自然是提拔得越快越好。

    nbsp“好,你即刻安排人手,将这道旨意送至吏部和兵部登记,再送往汉中。”

    nbsp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吩咐。

    nbsp朱标应命,带着圣旨离开了御书房。

    nbsp处理完国务,夜已深沉,朱元璋回到寝宫,躺在龙榻之上,心中开始盘算大明皇帝排行榜之事。

    nbsp他对自己仅列第四仍感不满。

    nbsp更令他不悦的是,排在他前面的两位,皆是后继位,这让朱元璋心生不悦。

    nbsp“系统,你说老九一脉的子孙,是否比老四一脉的怪胎要强得多?”

    nbsp想到朱棣一脉中那些或玩蛐蛐或开动物园的皇帝,朱元璋也是颇为无奈。

    nbsp【那自然,老朱家的传统,nbsp成功的皇帝,皆是流芳百世的大帝!】

    nbsp系统的回答让朱元璋无言以对。

    nbsp这也能算是传统?

    nbsp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nbsp分割线

    nbsp国运系统:朱匣焌,一位掌握炁体源流的皇子。

    nbsp【宿主今晚是否欲再观大明皇帝排行榜?】

    nbsp系统此时‘体贴地询问。

    nbsp朱元璋一听此言,立刻警觉起来。

    nbsp“你老实说,再看一次,是否还要消耗我的国运值?”

    nbsp朱元璋满脸怀疑地问道。

    nbsp【那是当然,一次排名查看,需300点国运值!】

    nbsp系统的话差点让朱元璋气得吐血。

    nbsp他早该料到如此!

    nbsp之前模拟老四一脉时,就已上过这系统的当!

    nbsp说全部只要300点国运值,结果只要分开推演,每次都要收300点,真把自己当了?

    nbsp“罢了,暂且不看!”

    nbsp“还是留着国运值,等查看老九家二子的人生吧!”

    nbsp朱元璋自觉又被国运系统戏弄,心中郁闷却无计可施,只能忍气吞声。

    nbsp日后定要对此系统多加提防,以免再受其愚弄!

    nbsp“系统,你说朱匣焌在成为太子前,还平定了西域?”朱元璋话锋突变,询问道。

    nbsp他本欲在位时,借老九之力拓展疆土。

    nbsp对收复西域之事,他颇为上心。

    nbsp若让老九先收复西域,岂不夺了朱匣秋的功绩?

    nbsp“宿主,你这是要走汉王父子的老路,让他们无路可走啊?”系统调侃道,“若汉王朱松知晓此事,说不定还得感谢你!”

    nbsp朱元璋默然,心中暗道:感谢?怕是要恨透了我吧?

    nbsp“不过,朱匣焌确实不凡,他是唯一领悟八奇技之一‘炁体源流的皇子。”系统话锋一转,补充道。

    nbsp“八奇技?炁体源流?何物?”朱元璋一脸惊奇,听起来颇为强大。

    nbsp莫非是道家高深法术?

    nbsp“八奇技乃天道大帝所留传承,共八种技能,非天分出众者不能领悟。

    nbsp即便欲为道士,门槛亦极高。”系统解释道。

    nbsp“原来如此!这道士门槛究竟有多高?”朱元璋恍悟之余,略显不屑。

    nbsp如老九般道行高深者寥寥,但大明道士亦不在少数。

    nbsp大明境内,道家与佛家并列,虽佛家更为兴盛,但道士门槛也不至于过高吧?

    nbsp朱元璋认为,只是信道之人较少罢了。

    nbsp天道大帝立道教为国教后,对道门传承要求极为严格,道士入门门槛随之提升。

    nbsp按天道大帝的标准,大明现今多数道士恐难达标,面临失业。

    nbsp国运系统说明此情况,朱元璋面露惊异。

    nbsp系统续言,道士需天赋与悟性,非人人可为。

    nbsp无真才实学者,仅能糊弄无知百姓,难通道法。

    nbsp门槛提高后,道门人数锐减,但存者皆具真本事。

    nbsp冒充道士者,若无皇卫道观颁发之凭证,将受重罚。

    nbsp朱元璋忧道:“此不会影响道门发展?信道百姓岂不减少?”

    nbsp系统回应,信道与成为道士不同,如同信佛者未必出家。

    nbsp天道大帝此举提升道门质量,剔除劣迹,使道家威信倍增。

    nbsp佛门则宽松,易出假和尚,行为不端者众多。

    nbsp而在改革后的道门,此类情形绝不允许。

    nbsp系统解释似乎有理,朱元璋却觉有异。

    nbsp忽忆起,自己称帝前,亦曾出家为僧。

    喜欢。

第467章 他早该料到如此![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