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这产量果然惊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p; nbsp“既知土豆重要,务必尽心竭力种植,不得懈怠!”
nbsp朱元璋先赞朱松,后对官员严词警告。
nbsp官员们连连应承,岂敢在土豆种植上敷衍了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不久,一亩土豆尽挖,总产量四千三百斤。
nbsp这数字让官员们再度震惊!
nbsp皇子皇孙们却无动于衷,毕竟他们是自幼娇养的贵族,怎会明白一亩地产出四千斤粮食的意义?
nbsp“你们这群小子,平时哪知百姓种田的艰辛!”
nbsp“今天就让你们亲身体验一下!”
nbsp“从明年起,每位皇子皇孙每年都得参与农活,春耕秋收,一个都不能少!”
nbsp朱元璋望着他们满不在乎的神情,怒气冲冲。
nbsp结果显而易见,皇子皇孙们一听每年要下地劳作,脸色骤变,如同遭遇大难。
nbsp但谁敢违抗或质疑朱元璋的命令?
nbsp“父皇,您也别跟他们较劲,他们从小到大哪吃过苦?”朱标在一旁苦笑劝解。
nbsp“正因从小没吃过苦,才更要让他们尝尝!”
nbsp“若非你身子骨不行,你以为你能逃得掉?”
nbsp朱元璋这回连朱标的情面也不顾了。
nbsp朱标闻言,也只能苦笑。
nbsp若非自己身体有恙,今天恐怕也难逃下地的命运吧?
nbsp汉中府,秋收已近尾声,大丰收让百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nbsp汉中城外,青阳观,这座南宋遗留下来的道观在当地小有名气,规模不大,师徒加起来不过十余人。
nbsp一辆豪华马车停在道观门口,朱松与耿青下车。
nbsp朱松此行目的是与道长商议,组建一支赶尸队。
nbsp近来商队频遭抢劫,百姓在山间劳作或采药时也常遇险丧命,尸首的处理成了大问题,特别是运输与保存方面。
nbsp朱松突发奇想,决定组建一支由道士构成的赶尸队伍,并亲自传授赶尸术法给他们,以期为道观增加香火收入。
nbsp他还计划在各地建立赶尸客栈,为赶尸队伍提供中途休息之所。
nbsp不久,朱松会见了青阳观的长老。
nbsp长老听完朱松的计划后,眼中闪过心动之色。
nbsp道观的香火钱微薄,生活拮据,赶尸虽听起来不祥,但对道门而言是积阴德之举,且能赚取额外香火钱,何乐而不为?
nbsp长老略作思考,便点头答应。
nbsp这已是朱松接触的第二家愿意接此任务的道观。
nbsp道士们平时也常为村民操办白事,赶尸术将提升他们的专业性和收入。
nbsp然而,青阳观人手有限,除留守人员外,最多只能分出三组赶尸。
nbsp赶尸需两人配合,朱松对此表示理解。
nbsp“那就这么定了!”朱松站起,望着略显破败的道观,慷慨表示将拨款修缮,“本王会让王府支持你们。”
nbsp老道士闻言,感激不尽。
nbsp离开青阳观后,朱松又命耿青前往下一道观。
nbsp耿青忍不住提议:“殿下,此事何不交由他人办理,何必亲自奔波?”
nbsp“那绝对不行,此事唯有本王亲自出面方能谈妥!”
nbsp朱松摇头,断然拒绝。
nbsp众多道观中的道士,修为多浅薄,稍有能耐者也不过做做道场、看看风水罢了。
nbsp若让他们执行赶尸任务,只要掌握赶尸之法,操作并无大碍。
nbsp但关键在于,耿青并不会这赶尸术,派他与道士们谈判,无异于徒劳。
nbsp“日后这些道士定有用武之地,尤其是战事一起,阵亡将士需他们远途运送归来。”
nbsp“再说,让你传授他们赶尸法术,你可懂得?”
nbsp朱松缓缓言道。
nbsp这番话若被朱元璋听见,定会称赞内行。
nbsp因国运系统推演中,朱元璋亲眼目睹濮阳之战时,朱松正是让道士们用赶尸之法将阵亡将士送回汉中府的。
nbsp“这个……在下确实不会。”
nbsp耿青闻言,苦笑摇头。
nbsp虽随朱松多年,对道法略有涉猎,但术业有专攻,赶尸术对他来说确实勉为其难。
nbsp“那便罢了,别浪费时间,继续前往下一家,云顺观!”
nbsp朱松一笑,随即吩咐。
nbsp主仆二人继续向云顺观进发。
nbsp分割线
nbsp有道是,宁惹乡霸,不惹道士。
nbsp接连数日,朱松奔波于各道观间,至第五日方返汉中府。
nbsp幸得奔波十数家小道观,终组起一支两百余人的赶尸队伍。
nbsp若两人一组,意味着各地可同时行动百组赶尸队。
nbsp“松儿,此后不可再随意出行。”
nbsp见朱松归来,周贵妃神色凝重地叮嘱。
nbsp“何事,母妃?”
nbsp朱松闻言一愣。
nbsp“你是否忘了时辰?徐家迎亲队伍即将自应天府启程?”
nbsp“闻其将循水路,经长江至开县,再赴汉中府。”
nbsp“你需时刻留意汉王妃的消息,以便安排迎亲之人。
nbsp况且你大婚在即,总得有所筹备吧?婚服可曾试穿?”
nbsp周贵妃疲惫地对朱松问道。
喜欢。
第444章 这产量果然惊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