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这自是人之常情[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nbsp这自是人之常情。
nbsp新事物要获百姓接纳,总需时日与过程。
nbsp首日投保人数逾百,对朱松而言已是惊喜。
nbsp他相信,日后投保者只会日增,直至市场饱和。
nbsp若此人身意外险能持续稳定推行,深入人心,朱松便可筹谋下一款保险。
nbsp此行当固然吸金,却也实为百姓提供保障。
nbsp赚取此钱,朱松无愧于心。
nbsp况且,他赚得的钱财亦用于民生,皆为汉中府更好发展。
nbsp随后的日子里,如朱松所料,投保人数日渐增多。
nbsp次日增至一百五十人,第三日便突破两百。
nbsp跟风之下,投保者自是络绎不绝。
nbsp与此同时,汉中府推出的此人身意外险,震动了整个大西北,一时沸沸扬扬。
nbsp多数人以为汉王朱松定是疯了,竟想出此等新奇之物,莫非钱多得没处花?
nbsp数日后,此事传至北平府。
nbsp“什么?老九弄了个人身意外险,每月几十文,死了就赔几百两?”
nbsp“老九疯了吧?还跟本王哭穷,说没钱借本王?”
nbsp朱棣闻讯,惊愕不已。
nbsp先前向朱松借钱时,他怎说的?
nbsp地主家也没余粮嘛!
nbsp好家伙,借他钱时没钱,送别人钱时倒费尽心机!
nbsp“不成,还是得找和尚商议一番!”
nbsp琢磨许久,朱棣决意再赴庆寿寺,求助于姚广孝,让他替自己剖析一二。
nbsp他总觉得老九不至于是个会做亏本买卖之人。
nbsp不久,朱棣再次踏入庆寿寺。
nbsp谈及朱松搞出的人身意外险,每月仅需几十文,却能最高赔付几百两时,姚广孝面露奇异之色,紧盯着他。
nbsp“你这样盯着本王作甚?”
nbsp“本王问你,老九这脑袋是不是进水了?这种赔钱的买卖也做?”
nbsp察觉姚广孝眼神异样,朱棣当即皱眉,满心不悦地问。
nbsp“那殿下以为,汉王殿下真就脑袋进水了?”
nbsp姚广孝反问。
nbsp“这还不算进水?”
nbsp“本王不明白,这买卖怎可能不赔反赚?”
nbsp朱棣不屑地冷哼一声。
nbsp“这次殿下又误解了!汉王这招极为高明,连和尚也不得不赞叹他的智谋!”
nbsp姚广孝摇头提醒。
nbsp“何意?”
nbsp朱棣闻言,眼睛瞬间瞪圆。
nbsp高明?
nbsp他怎就看不出高明之处?
nbsp“殿下是否以为,交几十文就要赔几百两,汉王朱松这生意必亏无疑?”
nbsp“那你可有想过,真正能找汉王朱松赔付的能有几人?”
nbsp“又或者,殿下以为,所有投保之人,都会去索赔?”
nbsp“这人身意外险,说到底就是一种保障,唯有遭遇意外时才赔付!”
nbsp“若意外频发,那便不再是意外!”
nbsp“可以说,汉王极为聪慧,他人或许笑他傻,但只有智者才懂,汉王的投保之举何等高明!”
nbsp姚广孝缓缓道来,望着朱棣的眼神愈发奇异。
nbsp“照你这么说,本王倒是成了傻子?”
nbsp朱棣心中震撼,瞬间领悟了姚广孝眼神中的意味!
nbsp原来,这位老和尚从一开始就暗中将他视为懵懂无知之人!
nbsp姚广孝:燕王殿下也想涉足保险之事?资金可充裕?
nbsp姚广孝见朱棣气恼,只是摇头轻笑。
nbsp“见解因人而异,和尚还是劝殿下多向汉王学习为妙!”
nbsp姚广孝的话语再次让朱棣如遭雷击。
nbsp但朱棣对姚广孝的智慧深信不疑,否则也不会遇事总来找他。
nbsp“真有那么神奇?”
nbsp朱棣满脸疑惑地问。
nbsp“和尚这就为殿下细细剖析,让殿下心服口服!”
nbsp姚广孝微笑,随即解释起人身意外险的运作原理。
nbsp初期亏损在所难免,因为初期投保者多为高危职业者。
nbsp他们收入较高,能承担保费。
nbsp若汉王能如约赔付,投保行的信誉将逐渐提升。
nbsp信誉乃此生意之本!
nbsp信誉累积到一定程度,因保险获益的人越来越多,普通百姓自会争相投保。
nbsp“殿下试想,到那时,投保行门槛岂不被百姓踏破?”
nbsp姚广孝说完,再次询问朱棣。
nbsp“似乎确有此理!”
nbsp“老九这是在以钱换信誉!”
nbsp“可每月不过几十文保费,一旦赔付则达几百两!即便投保者增多,又能赚几何,还如此繁琐?”
nbsp姚广孝闻言,嘴角微搐!
nbsp王爷的算术能力似乎有所欠缺,“六七零”这样的简单账目都算不清楚。
nbsp面对姚广孝那略带嘲讽的眼神,朱棣再次发怒:“你这是何意?有话直说,本王难道又说错了?”
nbsp姚广孝冷静分析:“高危职业虽有风险,但也是讲概率的,并非所有人都会遭遇不幸,只是概率略高于常人。”
nbsp“我给你算笔账,或许你觉得几十文的保费微不足道,但若投保人数众多呢?”
nbsp“从几百到几千,几万,乃至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nbsp“西北一地的百姓又有几何?”
nbsp“这笔账,殿下可曾算过?”
喜欢。
第442章 这自是人之常情[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