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7章 留辫不留命,留命不留辫[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看着众人神态轻松的样子,张廷玉心中暗自说道,但愿新型疫苗以及那所谓的酒精能如期望般发挥效用,让这肆虐的疫情彻底消散。

    一周后,陈司成、徐寿等人匆匆赶来。

    陈司成难掩激动之色,大声说道:“诸位莫要忧心!新研制的疫苗效果极佳,经过多次测试,致死率不到百分之一,这可比之前的痘苗安全太多了。

    只要能大规模接种,定能有效控制疫情!”

    徐寿也在一旁补充:“不仅如此,我们研制的酒精对微生物杀毒效果极好,日常消毒使用,能极大降低天花疫情传播风险。

    相信只要合理运用疫苗与酒精,这场抗疫之战,我们胜券在握!”

    张廷玉微微点头,紧绷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如此甚好!有了这两样‘法宝,我们便有了更强的底气。

    接下来,务必加快疫苗分发,同时合理调配酒精,确保各个防疫点和百姓家中都能充足供应。”

    几日后,随着天花疫苗和酒精投入使用,效果立竿见影,感染人数显着下降。

    盛京府巡抚衙门。

    钱斗保紧锁眉头,焦急地说:“疫苗与酒精库存已经告急,当前接种和消毒工作随时可能被迫中断。”

    陈司成和徐寿对视一眼,深感责任重大,陈司成坚定地说:“如今你们已经掌握新型疫苗使用方法,我们现在立刻回去,想办法优化生产流程,寻找替代材料,尽量提高疫苗产量。”

    徐寿也点头应和:“我会和工部的工匠们一起,改良酒精生产设备,争取早日突破产量瓶颈。”

    鉴于产量有限的现状,张廷玉当机立断:“在产量提升之前,此前的封锁疫区、排查病患、隔离、推广口罩、剪辫等防控措施仍需严格执行,不可有一丝松懈。”

    紫禁城养心殿内,弘历正端坐在案前,手中的朱笔不时在奏章上圈点批注,而关于东北疫情的折子被他单独放在一旁,上面密密麻麻的朱批显示他对此事的格外关注。

    此前弘历担心天花疫情肆意蔓延,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人员伤亡,方才推动牛痘疫苗和酒精的研制,将其作为应对疫情的保险手段。

    在弘历看来,这场疫情虽危机四伏,却也是推行变革的难得契机,若疫情短时间内被彻底扑灭,剪辫子这一意义深远的变革计划便会因缺乏足够的推动力量而受阻。

    弘历虽心系百姓安危,却也在心中权衡利弊,暂时收起了提升疫苗和酒精产量的想法。

    京城太医院内,陈司成带领太医院的医师们日夜守在实验室,不断尝试新的配方和工艺,双手因长期接触药剂而变得粗糙红肿。

    徐寿则与工部的工匠们整日泡在工坊里,拆解、改良生产设备,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废寝忘食。

    然而,缺乏技术指导的他们,每前进一步都无比艰难。

    而在盛京府,为了节省珍贵的疫苗和酒精,张廷玉制定了严苛的分配方案,优先保障疫情最严重的区域和重点场所,如隔离点、医院。

    接种疫苗时,按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排序,孩童和孕妇优先,酒精则定量发放到各个村落,由专人负责监督使用,确保每一滴都用在刀刃上。

第77章 留辫不留命,留命不留辫[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