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阅后即焚[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是皇帝吗?
咦?这话说的。
自古,皇帝是皇帝,朝廷是朝廷。
朝廷乃皇朝中央统治机构,包含二府、六部、三司、三衙。
皇权强势,朝廷为皇帝所控。若皇权弱,则大家伙都能参与。
这个大家伙包括权臣擅权,内戚干政,宦官干政。
这“权臣藐视皇权”的事且是一个古来常有。
倒是宋太祖一早便做了铺垫,在宋,却没有什么权臣。
然,亦是一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权、利的诱惑,且不是一般人能扛的住的。于是乎,你分权,我抱团。再者宋,便有了“士大夫”这个很独特的团体。
其强势之大,自真宗始,便是造就了一个“太后权处分军国事”的垂帘听政。
乃至皇帝人选也是听取士大夫所议定夺。也就是谁继承皇位,那皇帝说了不算,得大家伙商量着来。
自神宗朝,其势之大,便可分解皇室宗族。
到得哲宗朝时更甚,以主少国疑为由推举那“女中尧舜”的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使得皇权孱弱再下一城。
且那史书皆为士大夫集团所撰写,稍有不如意便口诛笔伐,刀笔毁之。
如此斑斑,皆因这太祖算有遗漏,留下一个“言官不可杀”的遗训。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且看周督职见宋粲半晌不曾言语,料定此番定是妥帖了。便松了口气柔声与之抚肩摸背,道:
“将军,见诏即回!不可在延误则个!”
说罢,便从怀里掏出一封信,交与宋粲。续道:
“此乃将军家书,咱家离京前御医亲手相托,请将军过目。”
宋粲无奈,且是闷哼了一声,接了那信件,打开观看。
上面确为父亲亲笔,然却只有四字——“见诏即回”!
而落款之处却见父亲留字两个——“丙去!”。
这无头无款的家书留字“丙去”着实的让那宋粲心内一惊。
何为“丙去”?“丙”属火,故又为“火”的代称,“去”则为去除也。
按现在的说法叫做“阅后即焚”!心想自己父亲是个遵道循礼之人,断不会如此行家书。此番可见事情紧急,于匆匆中写就。而阅后即焚,倒是怕落下把柄于人也。
宋粲看罢心下饶是一惊。
前些日也曾收到家书,便是言明丙乙先生之事,此时却写的如此匆匆却不知为何?
倒是让自己的父亲如此稳重之人也行那“阅后即焚”之事?
周督职见宋粲看了家书,面上犹豫。便再下一城,望宋粲躬身一礼,便甩了一下拂尘对帐外高声道:
“将军启程。奉召班师。”
门外内侍崔正听闻,便带了人入得行帐之中,将宋粲左右的扶了。
宋粲见了这两个内侍如此,且是一个心惊,心下道:且把我当作囚人可麽?
想罢便压了火,甩了两个内侍的夹持,愤然道:
“不劳两位麻烦,我自出去便罢。”
周督职听了宋粲这话,便是一揖倒地,惊喜道:
“哎呀,奴婢承谢将军则个。”
说罢便踢了那崔正一脚,斥责道:
“你们两个猢狲崽子,还不给将军头前带路,杵在这里讨封赏麽?”然又望那宋粲躬身,惶恐道:
“想是先前骄纵惯了……”说罢,便照定那崔正一脚,大声呵斥:
“若要是犯了将军的虎威,咱家也保不得你们!”
这一副阴阳脸下来,慌的那崔正并那内侍赶紧躬身赔罪。慌忙上前挑帘,躬身让宋粲出帐。
那周督职见宋粲出去,便赶紧收拾桌上的手诏,拿在手里上上下下又看了几遍,便揣在靴筒里。
对,是靴筒,不是不敬,而是因为怕人搜了去。又拿了那宋正平的手书,挑开火镰,一把火烧了去。
说这督职为何如此慌张?
其中缘由是那宋制,内监黄门无旨不得出宫。但这圣旨固然是要不过来了。
因为这圣旨皇帝自己个偷摸写了可不成。
那是需要“中书省取旨,门下省覆奏,尚书省施行。”
说白了,这就是权力制衡。
也就是说,皇帝干点什么事,都得让我们大家伙知道,不能你自己悄麽声地自己做主。我们做事?再说吧!实在瞒不住了再跟你说啊,不着急啊,乖,画画去,你画的画可好看了。你看这鹤,你看这鹰,跟活的一样,前无古人!
别说现在的官家赵佶,就连皇权大盛之时的神宗皇帝也不行。
熙宁三年,参知政事王安石、王介甫,欲将自己的亲信、新法的支持者李定破格提拔为“监察御史里行”,神宗允之。
彼时,知制诰宋敏求当即就拒绝起草任命李定的诏书,封还词头,并于三天后辞职。
接替他的另外两名知制诰苏颂、李大临,也以“爱惜朝廷之法制”为由,再次封还词头!
第62章 阅后即焚[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