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民用电柜[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工器三十一年的边疆城镇弥漫着蒸汽与松香混合的气息。在辽东新开的工器蒙学馆里,十二岁的阿禾正跟着资深匠人师傅敲击青铜验矿仪,铜制仪器下方的小型电柜发出稳定的嗡鸣,为声波分析装置提供持续动力。这种以声脉晶体为核心的「地脉琴房」微型电柜,能将岩脉振动转化为电能,不仅确保验矿仪的频率稳定,更通过嵌入的声纹转换器,将不同纯度铅锭的敲击声转化为《诗经·关雎》的光影韵律——墙面投影随声波振动浮现诗句平仄图谱,「关关雎鸠」对应标准音高,「在河之洲」则标注杂质频率偏移。携带教学数据的工器飞鸽定期从南京飞来,它们尾羽的金属环与信标塔共振,自动下载最新声纹图谱至电柜终端,让边疆蒙学馆的课程始终与中枢同步。
西域的戈壁商道上,商队向导腰间的信鸽竹筒里嵌着铅玻璃声纹信标,其六棱结构与澳洲声脉晶体同源。当伪装成佛塔的地脉监测仪捕捉到异常振动,电柜驱动的声波发射器会将数据编码为特定鸟鸣频率(如黄钟律十二转对应布谷鸟啼鸣)。经过声纹训练的信鸽群能在沙暴中保持三旬方位误差小于五度,它们脚环上的微型电柜碎片采用火晶储能技术,不仅能记录沿途地脉波动,更能在风暴中维持信标发光三日。这种「地脉琴房信鸽中继」系统,将沙暴预警时间从三日压缩至十二个时辰。
在青藏高原的屯田营,蒸汽磨坊齿轮间的核桃大小电柜模块,采用土晶稳定频率与桉木焦油绝缘双重技术。白天,电柜通过水晶棱镜汇聚日光储能;夜间,只需轻按工禾纹按钮,储存的光能便转化为驱动齿轮的振动能。藏族青年丹增别在腰间的信鸽哨内置木晶共振片,当工器监的专利认证频率传来时,哨音会与他的骨传导产生共鸣。此刻,他参与设计的防雹声波图谱已通过信鸽群的「声纹中继网」传回南京,专利分成的青稞配额正通过电柜驱动的蒸汽辎重兵队运送至营。
南洋的橡胶林里,胶农腰间的信鸽竹哨
第249章 民用电柜[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