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南洋敬神[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页,见沈工在页脚画了个微型工禾纹锚链,链环里藏着朱工正的抓周验铅石简笔画——三日前刚由景王从北京寄来,信笺中还附了句:「工正抓周时攥着验铅石不放,倒像天生的工器监主簿。」
祠堂后殿,神户港匠人代表打开从东瀛运来的檀木箱,露出十二座袖珍信标塔模型。「这是和子内亲王殿下按马六甲设计改良的,」匠人指着塔顶的樱花纹磷片,「京都工坊特意在底座刻了「和唐工器」徽记,与中央工器监的印记遥相呼应。」模型内侧刻着极小的富士山樱花纹,与工禾纹形成微妙共振,正是和子内亲王在雷神祠调试三月的成果。
海风穿过祠堂的防铅百叶窗,将南京蒸汽钟的余韵与神户港雾笛编织成网。巧太妃望着穹顶投下的光影,工禾纹与樱花纹在地面交叠,忽然想起半月前收到的神户来信——和子内亲王在信中说,京都的工器雷神祠已竖起郑和宝船的船首像,与富士山雷神像并列,「就像你们在马六甲嵌进象纹,我们在东瀛嵌进锚链,都是工器这匹锦缎上的经纬。」
入夜,中日匠人围坐在祠堂前的篝火旁,神户港匠人展示着和子内亲王改良的硫化胶配方,其中果然掺着南洋咖啡渣炭——正如巧太妃当年偷藏的改良图,技术的秘密在跨洋商船与信鸽往来中悄然流转。沈器举起神户匠人带来的「鹿鸣哨」,其音调与穹顶钢梁的共振频率,竟与他设计的「象鸣扩音器」形成完美和音。
潮水漫过浅滩,将祠堂基座的声波纹路冲刷得更加清晰。长公主望着不远处的信标塔,其顶端的工禾纹铜凤正与神户港的雾笛共振——尽管和子内亲王远在京都,景王与朱工正在北京监造新鼎,但这跨越千里的声波,早已将明日两地的匠人命运系在同一根工禾纹锚链上。正如沈工信笺角落朱工正的歪扭锚樱纹,稚嫩笔触里藏着工器文明最坚韧的传承:无论身在何处,只要信标还在鸣响,协作的齿轮就永远不会停转。
第213章 南洋敬神[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