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2章 技术壁垒[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火神赐药」。侍女将信装入橡胶管,信鸽脚上的铜环刻着工禾纹,环内藏着极细的硫磺线,一旦脱离大明控制范围,线香燃烧便会释放荧光标记。

    与此同时,马六甲的工凤商盟内,朱瑢用验铁石敲击佛郎机自鸣钟,钟声浑浊正是铅毒侵蚀的征兆。「佛郎机人的锅炉离不开咱们的咖啡渣,就像婴儿离不开乳母。」她将验铁石抛给沈明修,「但乳母要教婴儿走路,得先握住他的手。」所谓「握手」,是工器监的「匠人渗透术」:三名随船匠人表面学习钟表修复,实则携带「工器通宝测毒仪」——每枚通宝的盲文凹点都是微型传感器,能实时回传工坊内的铅含量数据。

    沈明修展开和子内亲王的回信,对青瓷换咖啡渣的提议皱眉,朱瑢却命人取来越窑秘色瓷。「越是秘不示人,越要示之以人。」她指尖划过瓷箱上的「火德封」——松脂火烤的开封仪式,是工器监精心设计的「技术巫术」,真正的窑温控制秘诀藏在《天工开物·陶埏》的句读里,而非仪式本身。箱内的橡胶泡沫不仅防震,更含有微量硫磺,能缓慢腐蚀佛郎机人的金属工具,使其永远无法精准复制青瓷配方。

    三日后,佛郎机舰队抵达。佩德罗望着码头上的越窑瓷箱,箱角的工禾纹封条在阳光下泛着油光——那是用橡胶与硫磺混合的「记忆封条」,任何暴力拆解都会改变纹路,向工器监传递警报。匠人阿福腰间的工器通宝串,每枚都对应不同的监控频率,就像撒在大洋中的浮标,标记着技术扩散的边界。

    交易完成时,九名大明匠人登上佛郎机商船,工具箱上的复合图案看似文化融合,实则是工器监的「特洛伊木马」——箱内的橡胶隔板里,藏着三十种不同的荧光标记物,可随匠人活动在佛郎机工坊内构建「技术地图」。朱瑢望着船队远去,想起青禾的话:「技术像种子,根系永远朝着有阳光的方向。」而大明,就是那永不熄灭的太阳。

    暮色中,「和唐一号」与佛郎机商船相遇。和子内亲王摸出朱瑢回赠的橡胶哨子,哨音与蒸汽船的轰鸣暗合《乐律全书》的黄钟律——这不是巧合,而是工器监早在设计哨子时,就计算好了与佛郎机船舶的声学共振频率。当佛郎机人用咖啡渣燃料驱动钟表时,大明匠人正在破译他们的齿轮密码,就像用筷子夹取米粒般精准。

    海风掀起和子内亲王的衣袖,露出腕间的验铅纸——洁白如新,正如工器文明的技术壁垒。这场看似平等的交易,实则是工器监精心设计的「共生陷阱」:佛郎机人得到的是燃烧的薪柴,而大明握住的,是点燃薪柴的火柴。当他们沉迷于咖啡渣燃料的便利时,永远不会知道,每一粒咖啡渣里,都藏着工器文明的锁钥。

第182章 技术壁垒[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