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3章 达成共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工器十三年冬十月,澜沧江议事厅的硫雾如褪色的墨汁般渐渐稀薄时,佛郎机公使的鹅毛笔尖在《工器环保共识书》上悬停片刻,最终落下的笔触带着几分迟疑。朱载钧隔着铅玻璃穹顶望去,公使袖口的金线刺绣在硫雾中若隐若现,恰似先帝密旨上火漆印的朱砂纹路——那道封印着「火德化硫」真相的印记,此刻正被羊皮纸上的「共享无硫硫化法」条款覆盖。

    「就按青禾改良的「木火净硫术」推行。」朱载钧将牛皮密档推至长案中央,硫毒致死者的名录被明黄色绫缎严密封锁,只露出最表层的「工器监每月发放防硫口罩」条目。

    佛郎机公使的目光掠过残损的「火德净硫塔」,塔基处的珊瑚碎屑已被硫雾熏成暗黄色。他捏紧手中的「测硫石」——那枚表面布满微孔的黑色矿石,实则是南美匠人仿制的硫磺吸附剂。「我国愿以蔗糖蒸馏法交换技艺,」他的官话带着浓重的佛郎机口音,「恳请允许我国匠人驻留泉州港,共研工器。」朱载钧注意到公使腰间的燧发枪套——与神机营最新列装的「神锐铳」相比,枪托处的雕花里藏着更复杂的膛线设计。

    青禾的指尖停在共识书的「匠人生存权」条款上,朱砂字迹在烛光下泛着血光。她想起三个月前的滇南匠人,他们举着写有「宁要无硫田,不铸火德炮」的麻布横幅,却被神机营的火铳队驱散。此刻条款中的「硫毒抚恤」数字,正是用那些染血的麻布换来的妥协。但她更清楚,正德朝之所以推行「火德化硫」,并非为了神化技术,而是佛郎机人的「无硫火铳」已能射穿三寸铁板,迫使大明必须以硫矿为命脉,铸造同等威力的火器。

    礼部尚书的蟒纹补子蹭过桌沿的硫黄残渍,他凑近朱载钧,声音低得只有帝王可闻:「佛郎机人在南美试验的「无硫火铳」,硝石配比与《天工开物》批注如出一辙。」他袖中「高氯酸钾」四字被朱砂圈了又圈——那是林夏笔记中关于无硫火药的关键批注,如今正通过泉州港的商船流向海外。「先帝当年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林夏批注神化为「火德秘宝」,」尚书的声音里带着苦涩,「不过是为了在十年内攒够与佛郎机人决战的火器。」

    「可允其驻留泉州,」朱载钧用镇纸压下密报,「但

第173章 达成共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