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锦衣卫1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锦衣卫84[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渤海深处。

    对岸的回应来得很快。先是三点急促的闪光,接着是两长一短——正是《兵钤》里"金鼓谱"中"夜不收"的联络暗号。但接下来的节奏突然变得绵长,一长两短后接三短一长,像是有人在月光下吟诗。

    沈墨的眉头蹙成山字。他迅速从怀中掏出那本翻旧的《湖上草》,手指在诗句间游走。"烟波不动影沉沉..."他低声念着,突然指尖一顿,"是了,'碧色全无翠色深'的韵脚。"

    阁楼下的海浪突然变得焦躁,拍打着礁石发出闷响。沈墨将白牌贴近眼前,发现镜面边缘不知何时多了一行细如蚊足的小字:"白牌遇碱则显"。那字迹歪歪扭扭,像是用针尖刻出来的。

    三日前那封硫磺密报的内容突然在脑海中炸开。楚红药用登州土话写的那句"硫磺色赤,白牌遇碱则显",原来不是闲笔。沈墨快步走到阁边,将白牌浸入海水中。咸涩的海浪没过镜面,月光下,锡镍合金的表面开始浮现细密的气泡。

    奇异的景象出现了。镜面上渐渐显出淡蓝色的纹路,像是有人用银针在冰面上作画。线条越来越清晰,最终形成一张完整的海图——从登州湾延伸出去的虚线,绕过官军水寨的巡逻范围,直指对马岛。几个关键的航标旁,都标注着"司夜阑"三个小字。

    沈墨的呼吸为之一窒。他早怀疑司夜阑家与倭寇有染,却没想到竟猖獗至此。更令人心惊的是,图上还标记着几个鲜为人知的暗礁位置,那是连水师海图都未曾记载的险处。

    "原来如此。"沈墨冷笑一声。难怪倭寇的火船总能神出鬼没,原来是有内鬼引路。他正要收起白牌,突然发现镜面边缘又浮现一行小字:"铜钟齿轮,澳门所铸"。

    这个发现让沈墨如坠冰窟。龙骨中发现的铜齿轮,琉球密报中的硫磺,如今又扯上澳门——这条暗线比他想象的还要错综复杂。远处突然传来夜枭的啼叫,沈墨警觉地抬头,看见蓬莱阁下方的礁石间,有黑影一闪而过。

    月光下,那人的腰间闪过一抹铜光,形状像极了齿轮。

    2二、暗线:晋商建奴倭寇三角网

    1.

    铁炮上的私印

    潮水退去的滩涂上,几缕晨雾缠绕着渔民们佝偻的背影。沈墨踩着湿滑的礁石走近时,老渔夫郑三正用生满老茧的手摩挲着一截锈蚀的铁管。

    "大人,您看这个。"郑三将铁管递来,指节因常年拉网而扭曲变形,"昨夜里捞上来的,卡在沉船的龙骨缝里。"

    铁管入手沉重,表面覆着厚厚的海锈。沈墨用袖口擦拭,青黑色的锈迹下渐渐露出三个阴刻小字——"司夜阑"。字迹工整锋利,正是登州豪商司夜阑家的私印。

    "司家的炮怎会在倭寇沉船里?"郑三的儿子忍不住插嘴,被父亲狠狠瞪了一眼。

    沈墨没有作答,只是将铁管翻转。当阳光照到火门处时,他的指尖突然一顿。这并非常见的倭寇"蝴蝶铳"结构,而是......他猛地将铁管举到眼前,仔细端详火门侧面的螺旋刻线。

    "狼牙铳的改良版。"沈墨低声自语。这种设计他在兵部密档中见过,是建州女真特有的火器工艺,能令铅子旋转飞出,增程三成有余。

    滩涂上的雾气突然被海风吹散。沈墨眯起眼睛,看见铁管内壁卡着一撮褐色绒毛。他用随身匕首小心挑出,对着阳光细看——是貂毛,而且带着淡淡的腥臊味。

    "郑三,带我去看沉船。"

    海底的沉船残骸像一具被剖开的巨兽骨架。沈墨潜入冰冷的海水中,看见船肋间卡着更多铁炮。当他撬开一块松动的船板时,数十枚铜制齿轮滚落出来,在海底泛着诡异的青光。

    卫所武库里,沈墨将打捞物一一排列:

    刻着"司夜阑"的铁炮残片

    带有女真狩猎标记的貂毛

    与龙骨中发现同款的铜齿轮

    半张被海水泡烂的货单,隐约可见"釜山倭馆"字样

    烛火噼啪作响,沈墨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三条线:

    第一条自佛山至登州——去年晋商走私的三十船精铁去向成谜;

    第二条自登州至釜山——司家商船每季"贩瓷"的固定航线;

    第三条自釜山至赫图阿拉——建州女真使节"朝贡"的必经之路。

    "原来如此。"沈墨突然抓起铁炮残片,在案上重重一顿。晋商走私佛山铁料至登州,司家转手卖给倭寇在釜山的锻造工坊,最终由建州女真用貂皮、人参换购——好一个瞒天过海的军火三角!

    窗外传来瓦片轻响。沈墨吹灭蜡烛的刹那,看见对面屋脊上蹲着个黑影。那人腰间悬着的铜齿轮在月光下转动,发出细微的"咔嗒"声,与海底沉船中打捞的齿轮一模一样。

大明锦衣卫84[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