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76[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 六个字如同一记重锤砸在心头。沈墨想起徐光启手稿中的"火龙出水",再联想到远处大报恩寺琉璃塔在夜色中泛着冷光的金顶,寒意顺着脊椎爬上来。这谶语难道预示着琉璃塔将成为下一个火药阴谋的目标?
就在此时,藏书阁外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沈墨下意识转头望向门房方向。守阁老人仍蜷缩在角落假寐,枯瘦的身形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诡异。忽然,一阵夜风掀起老人的袖口,露出一截新鲜的灼烧伤痕——那形状,竟与手中干枯的莲花如出一辙!沈墨握紧了拳头,种种线索如潮水般在脑海中翻涌:老人残缺的小指、藏书阁里的硝石气息、红袖刀的警告......所有谜团似乎都指向这个看似普通的守阁人。而那句"火龙醒,琉璃碎"的预言,又将金陵城推向了怎样的危局?
第二章:白银航道
一、潮水退去的秘密
宁波双屿港的黎明裹挟着海腥味,潮水退去后,一片黑黢黢的船骸裸露在滩涂上,像被剖开的巨兽骨架。腐木缝隙里钻出的藤壶泛着青白,黏腻的海藻垂挂在断裂的船舷,随海风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沈墨踩着湿冷的泥沙,靴底陷入半尺深的淤泥,每一步都伴随着沉闷的"噗嗤"声,仿佛大地正在吞噬他的踪迹。
远处,几个早起的渔民正弯腰捡拾贝壳,粗粝的号子声混着浪涛起伏。他们谁也没注意到这个披着蓑衣的"渔夫"正悄然接近那艘最大的沉船残骸——船身倾斜着半埋在泥沙中,腐朽的桅杆如折断的巨指指向灰沉的天空,断裂处缠绕的铁链还挂着锈蚀的船牌,依稀可见"晋"字残迹。
沈墨用匕首撬开一块松动的船板,霉味混合着某种奇异的香气扑面而来——是闽南漆树汁,这种黏性极强的天然涂料常用于密封贵重货物。货舱深处,整整齐齐码着二十余个"日升昌"特制银锭,狮头浮雕在黯淡天光下泛着诡异的青灰色。他抓起一枚,入手却比正常官银轻了三分,指尖发力,"咔"的一声轻响,银锭竟从中间裂开——
里面是空的。
更精确地说,是被精心凿成了火药舱的形状。内壁残留的硫磺燃烧后形成的黑痕呈蛛网状蔓延,凹槽处还凝结着暗红结晶,正是琉球硝石与硫磺混合爆炸后的残留物。这些根本不是银锭,而是伪装成银两的火药运输容器!
"果然如此……"沈墨冷笑。他的指尖抚过银锭底部的凹槽,那里刻着一行小字:"丙申年闽海关验"。与暗渠中发现的炮弹铭文一模一样。潮湿的海风突然卷着咸腥扑面而来,沈墨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际,远处大报恩寺琉璃塔的轮廓若隐若现。那些藏在国子监典籍里的密码、红袖刀主人留下的警告、守阁老人袖口的莲花灼痕,此刻都与眼前中空的银锭串联成线——一场横跨朝堂与江湖的火器走私阴谋,正在潮水退去的瞬间,露出了它狰狞的獠牙。
二、船板的密码
潮湿的海风裹挟着咸涩灌入船舱,沈墨就着舷窗透进的微光,用匕首刮去隔板上凝结的海藻。当最后一块青苔剥落时,密密麻麻的符号赫然显现——扭曲的葡文数字与晋商特有的暗码交织,如同某种神秘的符咒。这些符号与城郊废弃炮坊墙上的刻痕如出一辙,在《火龙经》残页上也出现过,此刻正对应着二级推进装置的关键参数。
“Ⅲ…Ⅶ…Ⅸ…”沈墨低声念诵,手指在炭笔拓印的纸张上快速比划。突然,船外传来“咯吱”一声轻响——那是靴子踩断贝壳的脆响,在寂静的滩涂上格外刺耳。他闪电般滚入货舱阴影处,腰间短刃已经出鞘,冰冷的触感贴着手心。
月光被遮挡的瞬间,一个佝偻的身影贴着船身摸索而来。老渔民的蓑衣在风中沙沙作响,布满老茧的手却异常稳当。沈墨眯起眼睛,注意到对方挎着的鱼篓里露出半截算盘——算珠是南洋血檀,这种名贵木料绝不会出现在普通渔民手中。
“不是渔民。是晋商暗桩。”沈墨屏住呼吸,看着老人警惕地环顾四周,突然弯腰扒开泥沙。月光照亮他手中的物件,沈墨瞳孔骤缩——那是一截断裂的镣铐,材质竟是非洲特产的铁梨木,坚硬程度足以禁锢精壮奴隶。镣铐内侧刻着编号:“152”,暗红锈迹蜿蜒如干涸的血迹。
“黑昆仑人的东西……”老人喃喃自语,浑浊的眼珠突然泛起水光,“隆庆年的冤魂啊……”他布满老年斑的手剧烈颤抖,似乎想起了什么惨痛往事。沈墨正要现身询问,远处突然传来尖锐的哨声,三长两短,是晋商传递危险的信号。老人脸色骤变,将镣铐重新埋入泥沙,佝偻的身影瞬间消失在晨雾中,只留下沙滩上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渐渐被涨潮的海水吞没。
三、黑奴的亡魂
潮水退去的滩涂散发着腐殖质的腥气,沈墨顺着老人挖掘的痕迹,在泥沙深处摸到几块冰冷的硬物。扒开缠绕的海草,铁梨木镣铐的碎片泛着诡异的幽光,最完整的一截腕枷内侧,除了编号“152”,还刻着一行葡文小字:"propuls?o
secundária
12"(二级推进
12号)。这个数字如同一记重锤,与东厂密档里妈阁庙爆炸案“毙黑奴十二”的记录严丝合缝。
大明锦衣卫76[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