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章 外设初探,接口总动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蜂鸟一号”核心计算平台的成功唤醒,如同给整个项目团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验证工作的重心,迅速转移到了芯片的“四肢百骸”——那些连接着外部世界、支撑着手机各种功能的丰富外设接口上。对于一颗追求极致集成度的SoC而言,这些接口的数量、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决定了其作为单芯片解决方案的价值,也是降低整机成本、简化设计的关键所在。

    测试实验室里,气氛依旧紧张,但相比之前验证核心时的那种“生死一线”的压迫感,多了一丝按部就班、

    methodical(系统性)的味道。工程师们分成若干小组,各自负责不同的接口模块,按照事先制定的详尽测试计划,逐一进行验证。

    首先被“点名”的,是与用户交互最直接相关的几个接口。

    LCD控制器与显示测试:

    负责该模块的工程师小王,将一块当时功能手机上常见的中等分辨率CSTN(彩色超扭曲向列)液晶测试屏,通过柔性排线(FPC)连接到“蜂鸟”验证母板的专用接口上。在小张软件团队提供的基础驱动程序支持下,ARM内核开始向LCD控制器发送指令和图像数据。

    “初始化LCD控制器……”

    “设置分辨率、刷新率、颜色深度……”

    “发送测试图案数据……”

    指令在控制台窗口滚动。片刻之后,连接的彩色液晶屏闪烁了一下,然后,屏幕中央稳稳地显示出了一个彩色的启明芯Logo!紧接着,屏幕开始循环显示红、绿、蓝、白、黑等纯色画面,以及复杂的彩色棋盘格和灰度测试图案。

    “LCD控制器工作正常!颜色显示准确,无坏点、无闪烁!”小王兴奋地报告道。他随即又运行了更复杂的测试程序,模拟GUI界面的快速刷新和滚动。“界面刷新流畅!没有明显的拖影或撕裂现象!”

    这标志着“蜂鸟”的“眼睛”是明亮而健康的,能够支持当时主流的彩色手机屏幕,为未来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打下了基础。

    键盘与GPIO测试:

    手机离不开按键操作。另一组工程师则将一个模拟手机键盘矩阵的测试板连接到“蜂鸟”的GPIO(通用输入输出)管脚上,并通过软件扫描和中断处理,来测试键盘控制器的功能。他们逐一按下测试板上的按键,观察调试软件是否能准确识别并上报键值。

    “数字键09识别正常!”

    “功能键(上下左右、确认、取消)响应无误!”

    “组合键测试通过!”

    “中断响应时间在设计规格内!”

    GPIO作为通用的输入输出接口,其驱动能力、上拉/下拉电阻配置、以及中断触发的可靠性等,也都逐一进行了测试,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这保证了手机的基本输入功能可靠稳定。

    SIM卡接口测试:

    SIM卡是手机的“身份证”,其接口的稳定性和兼容性至关重要。测试工程师将一张标准的测试SIM卡插入验证母板的卡槽中。芯片内部集成的SIM卡控制器开始与SIM卡进行通信握手。

    “SIM卡电压切换正常

    “时钟信号稳定!”

    “尝试读取卡片ATR(Answer

    to

    Reset)信息……”

    调试窗口中,成功打印出了一串代表SIM卡身份和参数的ATR信息!

    “SIM卡接口通信正常!ATR读取成功!”这意味着手机未来能够正确识别和读取用户的SIM卡信息。

    Camera接口初步验证:

    考虑到未来拍照手机的趋势,林轩在“蜂鸟一号”中前瞻性地集成了一个基础的并行摄像头接口(支持级别)。虽然当时配套的低成本手机摄像头模组还不成熟,但测试团队还是连接了一个信号发生器,模拟摄像头输出的时序信号(如像素时钟PCLK、行同步HSYNC、场同步VSYNC),来初步验证接口的时序捕捉能力和数据通路。

    “PCLK捕捉稳定!”

    中断触发正常!”

    “模拟图像数据传输通路基本畅通,无明显位错误!”

    虽然距离真正驱动摄像头拍照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完善的图像信号处理器ISP和软件驱动),但接口本身的硬件通路被初步验证是可行的,为未来支持拍照功能预留了可能性。

    存储与扩展接口:

    除了核心的内存接口,SoC还需要支持各种外部存储介质。

    卡接口:

    工程师将一张SD卡(当时容量可能只有几十MB)插入测试板卡槽,芯片内部的控制器成功识别了卡片类型和容量,并进行了基本的读

第152章 外设初探,接口总动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