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8章 “盘古”效率革命 - 设计流程的重塑[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迷楼]https://m.bimilou.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是难以想象的!”

    陈家俊作为直接受益者,更是激动不已:“是啊!节省三到四周!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快速迭代、抢占市场窗口的产品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有了‘盘古,我们以后设计芯片的底气就更足了!”

    林轩则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当初力排众议,投入巨资和资源豪赌自研EDA,看中的正是这种潜力。“志远,报告我看了,数据很扎实,结论令人振奋。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当初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他接着说道:“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盘古目前还只是在PR的特定环节、特定模块上展现了优势。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覆盖芯片设计全流程(从前端综合到后端验证)的、高效、智能、自主可控的EDA平台!这次的成功,应该成为我们加速前进的新起点!”

    李志远立刻汇报了“盘古”团队的下一步计划:“林总,各位领导,我们已经根据‘启明二号项目的反馈,制定了下一阶段的研发重点。首先,是继续优化和完善PR引擎,提升其处理更大规模设计(千万门级甚至更高)的能力和稳定性,并开发更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GUI),降低使用门槛。其次,我们将正式启动逻辑综合(Logic

    Synthesis)引擎的研发,这是EDA流程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目标是能够将RTL代码高效地转化为高质量的门级网表。同时,我们也会在静态时序分析(STA)、形式验证(Formal

    Verification)以及低功耗设计辅助等方面,继续投入研发力量,逐步补齐‘盘古工具链的短板。”

    林轩点点头:“很好!方向明确,目标宏大!我批准你们的计划!资源方面,无论是人才引进、设备采购还是计算集群扩容,公司都会给予全力支持!我只有一个要求:速度!要用最快的速度,让‘盘古从‘单点突破走向‘全面开花!”

    “盘古”的初步成功,如同催化剂一般,开始重塑启明芯内部的设计流程和文化。

    以前,工程师们对商业EDA工具是“又爱又恨”。爱的是离不开它们,恨的是它们价格昂贵、功能臃肿、响应迟缓,而且往往不够“懂”自己的特定需求。

    现在,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一个由自己公司开发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快速迭代优化、并且可能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替代选项。

    后端团队开始更积极地拥抱“盘古”,在新的项目(比如“龙芯一号”的后续优化或一些预研性质的小芯片)中,更大胆地尝试使用它。他们甚至主动向“盘古”团队提出各种功能需求和改进建议,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紧密互动。

    前端设计团队也开始关注“盘古”的进展,期待着未来能用上自研的逻辑综合和仿真工具。

    甚至连软件团队也受到了启发,开始思考如何将一些AI/机器学习的技术,应用到固件开发和测试流程中,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一种以“效率提升”和“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工程师文化,在启明芯内部悄然生根发芽。大家开始意识到,启明芯不仅仅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更是一家致力于通过核心技术创新来驱动效率革命的科技公司。

    林轩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文化上的积极变化。他知道,这种自下而上对效率和创新的追求,远比任何自上而下的管理口号都更加有效。这是启明芯未来能够持续保持竞争力的真正源泉。

    “盘古”开天,初显神威。这场由自研EDA工具引发的效率革命,虽然才刚刚开始,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本身。它正在重塑启明芯的设计流程,激发着工程师的创新热情,也为这家公司的未来,铺就了一条更加宽广、更加自主、也更加充满想象力的道路。

第88章 “盘古”效率革命 - 设计流程的重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